首页  »  读书  »  理论研究

党史整理工作应提升的四项基本素养

党史整理工作应提升的四项基本素养

2015-05-25 16:01:59

来源:商洛之窗

  商洛之窗讯(张文辉 陈培东)

   “鉴古兴今,盛世修史。”我们党不足百年的奋斗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正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 “中国梦”。“沧桑巨变”中更需要我们注意整理完善党史档案、研究运用党史资料。为此,党史整理工作者在平常工作应注意提升四方面修养。

  党政理论政策脉络了然于胸。在整理党史资料中,一要具备党的历史常识。90年时间,大致可以划分3个30年,即革命时期、建设时期和改革时期三个阶段。在党史大脉络清晰的前提下,一定注意梳理不同时期党的理论研究与政策,才不至于脑袋里面是糊糊,说起某段时期某个政策颠三倒四出笑话。二要具备党的理论素养。“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进行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的关键,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即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思考、感悟,使之内化为一种自身的素养,变成自觉而不是强加的、自然而不是勉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从而正确地看待事物、分析问题和决策工作,进而为党史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三要具备党的文化素养。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中央明确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关系到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所以,任何时候都要不断吸取正能量,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史志文献事迹事件成竹在胸。党政国策摸熟捋清,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多是对地方党史政情的整理,常常是地方史、志、人物事迹、重大事件等的梳理记录。这就要求,一要了解当地民俗文化历史沿革及重大事件脉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党的一贯的工作作风,是群众路线的又一重要内容。在党史整理中,同样需要我们深入群众,联系乡亲了解实际情况。绝不能够摸着键盘敲党史。二要熟悉地方史志编录体系。“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一定要熟悉史志记等各类文体编录特点,参考不同地域党史研究特点,红色老区怎么突出党史建设,偏远贫困地区又是如何完善党史资料。三要系统掌握地方党务政务做到条理清晰。地方各级党务政务工作量大事多,需要在各类政策落实各项事务办理中以党的宗旨为主线,系统性掌握工作中的材料,条理清晰的梳理归档。
  博览勤记零碎整理笔不离手。党史整理不是埋头书海,不是就着资料写写书编印典籍。“党史研究是理论也是一门科学,是正在发展变化的历史。”这就要求我们在整理党史资料中,一要广泛阅读。大量阅读在这里不仅仅是对编印人员写作水平提升的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大量阅读扑捉丰富的信息、熟悉最新理论动态、掌握最新党政国情的要求。二要随时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基层调研、实地查看中的见闻,革命先辈口述回忆,浩瀚资料中的灵感发现等都需要及时的记录整理。养成随身携带纸笔的习惯。三要勤于思考。党史记录不是“记事本”,更不是翻抄资料式的“复印机”。在大量掌握党史资料基础上,需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分门别类的归档,理出一条线,弄清史实的脉络。
  删繁就简科学编排着史鉴今。几千万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书写自己的历史,每时每刻都有很多感人事件发生,每一天都在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资料。这就要求在具体工作中,一要科学甄别信息资料。面对庞大的信息、浩如烟海的资料,看似都和党引领我国建设关系密切,都舍不得删减。这就需要科学的甄别,大胆的取舍,什么选录、什么舍弃,在一定时期的锻炼之后,不仅对资料的删选有的放矢,文字功夫也会更加凝练准确。二要科学整理系统编排。搜集整理的资料好比修建大厦的砂、石、水泥,分门别类堆放的很整齐。整体谋划、系统编排、科学布局才能将搜集整理的资料“建”成美观实用、结构合理的党史“大厦”。三要以史辅政服务当局。“鉴古兴今”。党史资料整理、党史研究不是毫无意义的文字记录编排,在于用过去的经验教训指导当下的工作。赵乐际同志在全国组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弄明白我们的党、我们的组织是怎样走来的、怎样走下去;要善于学习、研究、运用政策,弄明白工作的规则准绳、价值取向是什么,把准方向、守住根本。”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