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生的共和国而言,需要综合考量的实在太多太多,但这一切又都是头一回,而且不能有一点差错。开国大典,是对新中国的第一次综合性考验,是向全世界的宣言。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早已殚精竭虑。
时间一点点临近了。下午2点,毛泽东穿着特别制作的绿色将校呢中山装,步行走进中南海勤政殿,参加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前一天,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当选的毛泽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6位副主席和56位委员,宣布就职。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集中讨论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到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阐明新中国的性质;从新政治协商会议开始筹备,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作出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国旗、国歌、纪年四个重要决议,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这是一个全新的中国,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位战士曾详尽记述当时战壕里讨论国旗图案的情形,“我们利用战斗空隙,就在阵地上、战壕里,在枪炮声中讨论了这三幅图样(应征国旗图样),讨论会开得非常热烈,大家不光对国旗图样各抒己见,还谈了不少激动人心的感想……描绘着新中国成立后的美好前景……”
时间越来越近了,会议结束,全体领导人乘车出中南海东门,下午2点55分左右,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联合军乐队奏响《东方红》。
此时,30万军民齐聚广场,人群与彩绸、旗帜、鲜花、灯笼,早已经汇成了喜庆的欢乐海洋。
30万颗心与全中国四万万七千五百万同胞一起,迎候着同一时刻到来。
大家流着眼泪听毛主席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下午3点整,当林伯渠宣布庆典开始,毛泽东健步走到麦克风前,向全世界如此庄严宣告的时候,16岁的熊畅苏和同学们一起,站在北师大女附中的操场上,只记得“欢呼鼓掌,连巴掌都拍红了”。
在开国大典担任摄影师的侯波也曾回忆:当时所有的人都激动了,天安门城楼上有1000多人,大家流着眼泪听毛主席讲话。城楼下30万欢腾的群众更是情绪高昂。
后来担任谭政大将秘书的乔希章,当时在第十八兵团司令部作战科当参谋,部队官兵们正在陕西整装待发,准备参加围歼胡宗南集团的成都战役。“那天,我们一堆堆聚在院子里,通过电台报话机,激动地不放过一丝一毫的声响,当毛主席浓重的湘音和激昂的语调从广播中传来,当军乐团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奏响国歌,士气高涨!”
广场沸腾了,震天的欢呼直冲云霄,帽子、围巾甚至报纸在空中飞舞,30万人一同起舞、一同高呼、一同歌唱。
毛泽东在欢呼声中,按下电钮,在国歌的伴随下升起新中国国旗,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民族,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随后,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3点35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乘坐敞篷轿车,由聂荣臻陪同,顺序检阅三军部队,并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接着,1.64万余受阅部队以分列式,按海陆空顺序通过天安门广场。
一切都是崭新的,人们用无比兴奋的目光注视着一切。第二天的《人民日报》在《记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一文中写道:整整两个半钟头的检阅,许多人连坐也没坐一下。电影机、照相机、望远镜和几十万双眼睛,一直集中凝聚在受检阅的部队身上……
一切亦是简朴的,甚至不乏插曲。很多曾参加过开国大典的人们,都能清晰记得那辆抛锚在半路的装甲车,当天在天安门广场参加检阅的装备出自十几个国家,被戏称为“万国牌”,有的战士还穿着缴获的黄色军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