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国大典留下的镜头中,毛泽东很少出现笑容。毛泽东此刻的心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又愉快又不愉快”。对此,毛泽东后来解释道:中国解放我是很高兴的,但是总觉得中国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因为中国很落后,很穷,一穷二白。
毛泽东更没有忘记,此时,中国尚有大片土地尚未解放。当礼炮像春雷般齐鸣时,陈赓大将之子陈知建正随父亲在大行军路上,“那时候,应该正是在江西赣州附近吧。仗还没打完呢。”四野第十二兵团正与白崇禧激战“衡宝”,司令肖劲光之子肖伯膺只记得那时“炮火连天”。在湖北,在江西,在解放战争的最前线,彭德怀、徐向前、叶剑英等都只能通过收音机,分享这胜利的喜悦。
但历史已然扭转,人心、大势之所趋,无可阻挡。
这是人民的胜利。
当时金水桥旁满地都是鞋子
当最后一队骑兵走过,1万发礼箭从四面八方向着首都的夜空放射,人们将手中的灯笼点亮,群众游行开始了。
“那时,学校里大家每天都在排练,因为开国大典当天不仅有阅兵,晚上还有群众联欢,所以我们很早就开始准备。10月1日那天,在学校操场上听了毛主席宣布的声音后没多久,我们就向着天安门进发了。”熊畅苏回忆说,“那一天黄昏,我们女中就在距离天安门城楼不远的地方,围成了一圈,跳起了自己编排的舞蹈,红绸舞、藤圈舞,一支支地跳,歌曲一首首地唱。再看我们周围,好多单位和群众,都和我们一样。想想这么多年我们一直跟随着父母,在战斗环境中长大,今天终于看到胜利的一天,父辈们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实现了,我们成了国家的主人,那心情特别的骄傲,唱也好,跳也好,别提多开心了。”
这是人民的节日。曾有人记录当时金水桥旁满地都是鞋子。游行的人们只为了多看一眼,不愿离去,不知多少人的鞋子被身后人踩掉,兴奋中光着脚走过天安门。
在南京,人们在雨中扭起了秧歌,锣鼓队沿着长江两岸尽情敲打;在武汉,成千上万群众在汉江关大楼前的广场上汇成了10公里长的队伍,冒雨游行;在长沙,《新湖南报》及《民主报》连夜抢发号外,被市民一抢而空;在天津,宣传卡车队将消息带给千家万户,锣鼓声响彻夜空;在齐齐哈尔,人们为庆祝新中国的诞生,提灯游行举行了三天三夜;即使在还处于国民党统治下的华南地区,海南琼崖解放区的军民化妆大游行和娱乐晚会也举行到深夜……
夜色渐深,天安门广场上,原定9点30分结束的联欢却似乎远远未到尾声。蓦地,焰火起了,高空中成群彩星飞进,人群不断爆发出欢呼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响成一片。
那时候,“大家都在唱歌跳舞,别提多热闹。猛地一下,焰火就放起来,部队还会打礼炮,连续打了好多次,轰轰直响,我是从解放区来的,以前从没见过焰火,这次终于见到了,呀,真是太漂亮了。”多少人至今回味不已,“那一天,我们一直闹到凌晨两三点,但大家都没有离去的意思,一直到快天亮,才依依不舍地分别,我们的队伍回到学校时,已经是早晨七八点钟,天都已大亮了……”
是的,天亮了。(记者 梁建刚 周楠 实习生 章斐寅)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