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米特里?科列斯尼科夫大尉,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奥莉佳的新婚丈夫。救援人员就是在他的身上发现了一封遗书,是他在事故发生之后才写下的。
德米特里?科列斯尼科夫大尉出事前已经在潜艇上工作5年了,他热爱自己的工作。事发前不久,他刚刚结婚。婚后,还曾带他的新娘奥莉佳来到他服役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参观。
谁曾想奥莉佳再次见到的只有大尉写给她的这封遗书,遗书中记录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最后的时刻。
“奥莉佳,我爱你。请不要太失望。现在是13点16分,所有在6,7,8舱的船员都已经转移到了第9隔断舱。这里一共有23人。我们决定在这里等待救援,因为我们中间没有人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逃出去。”
“奥莉佳,我爱你,不要太难过,向加琳娜?瓦西里耶夫娜(岳母)问好!向亲人们问好!”
大尉遗书后面的字迹显得混乱而模糊,但他的妻子却能清楚的读懂:
“15点45分,这里一片黑暗,但我试着摸着写,似乎机会已经不多了,大概也就10%到20%,我们希望,有人能看到这封信,这是我们现在9号隔舱内的全体人员的名单,我们现在要再试着出去,别放弃希望,此致。”
不难想象,当奥莉佳读着丈夫留下的遗书时内心是多么的痛苦。由于德米特里?科列斯尼科夫大尉在最后绝望的时刻也没有忘记作为一个军人应尽的职责。
据统计,艇上遇难的118名官兵中有12人的遗体被打捞出来。当时,俄罗斯政府为这12名殉难官兵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但是,根据“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编制,艇上应该还有106名官兵的遗体。
2001年7月9日开始,俄罗斯政府动用近3000人,耗资大约7000万美元,借助荷兰打捞公司的帮助,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打捞技术对“库尔斯克”号艇体进行打捞。
事实上,在整个打捞过程中,某些“北约”国家的军舰一直在进行跟踪侦察。为保住秘密,俄罗斯进行了多方位的安全防护。北方舰队奉命出动以“彼得大帝”号重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和“乌斯基诺夫元帅”号巡洋舰为首的十几艘舰船以及海军航空兵的5架直升机和2架运输机组成的庞大“混合舰队”进入预定区域;在看不见的水下,还有攻击型潜艇警戒。俄罗斯称:“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海域就是禁航区。为了引起某些“北约”国家的重视,俄罗斯军方命令北方舰队定期通过无线电向各国重复这一信息,并授权自己的军舰定期在禁航区内实行“预防性爆破”。
经过不懈努力,俄罗斯政府历时3个多月时间的打捞工作终于有了结果。2001年10月22日,“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终于在罗斯利亚科沃的浮动船坞上浮出了水面。10月23日,俄罗斯调查人员首次登上了被打捞上来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这也是自去年沉没事件发生后,俄罗斯调查人员首次进入该潜艇内部。据俄罗斯电视台后来公布的画面显示,“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毁坏程度惊人!
整个艇身面目全非,舱里堆满了金属碎片和扭曲的机器零件,内部装置所剩无几。俄罗斯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事故调查委员会开始了长达近两年的调查。
事故调查人员登上“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真相即将大白!在此之前,很多媒体做着各种各样的猜测。而更多的猜测集中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发射鱼雷时,鱼雷失控而发生爆炸;
二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撞上了二战期间遗留的水雷;
三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被参演的其他海军舰只误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