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原本对林彪、叶群将南园宾馆作为‘行宫’一事不甚了解,只是到了1971年9月13日,他们仓皇出逃、折戟沉沙后,才逐渐知道林彪曾到苏州居住,以至于了解了林彪的不少怪癖习性。”沈伟东说。
林彪有“五怕”,怕光、怕声、怕冷、怕水、怕风,实属奇怪,据说这是他受伤后在苏联治疗时,用药过度造成的。为了适应他这“五怕”,南园宾馆可是费了不少心思。
据1952年就到南园宾馆(当时是苏州市人民委员会外宾招待所)工作的王福康介绍,因为林彪怕光,在他卧房及走廊窗户的外面,他们都挂上了两幅遮光窗帘,而每幅遮光窗帘由两层遮光布组成,两层遮光布之间另有一层黑色羽绒内胆,这样,再加上窗内还有一道白纱窗帘,加起来就是七层。因此,南园宾馆内就一直流传着“七层窗帘”的故事。
处理无光的难度纵然很大,但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可是林彪怕声音怕到在他的住处不能听到丝毫的流水声响,这就麻烦了。
当年参与接待林彪的王义华说:“林彪身边有个跟随多年的警卫秘书李文普,林彪对他非常信赖,大小事基本都由他安排做主。一次李文普跟我说:‘首长的住处包括房间、室内卫生间以及与此相配套的会客室等,凡有水龙头的都要拆除,反正首长也不洗澡,否则一开水龙头就会有声响,会刺激到首长。’而且,为使林彪身边的工作人员走路声响减到最低点,地上都铺上一层特制的地毯。”当时,宾馆附近的运河上船只来往很多,汽笛不断,林彪也很怕这些声响,于是苏州的公安人员到运河西头采取临时措施,凡是通往这一段河道时,一律禁止鸣笛,林彪这才有些安生。
林彪“怕冷”,在他的所住之处,室内的温度必须保持在21℃,高低相差半摄氏度都不行,低了嫌冷,高了怕出汗。据王义华回忆,当时南园宾馆尚不具备安装中央空调的条件,完全要靠烧锅炉来控制室温,难度相当大,为此锅炉工一直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宾馆、市外事组直至市领导,也都为温度能否达标而提心吊胆。经过一番努力,室内温度总算得到解决了。但是,还必须解决林彪想外出兜风时从房间到车库乘车的沿途和车库内的恒温问题。经过上下一番想方设法,在林彪的卧室开了一扇小门直通车库,在车库的墙壁上又安装了暖气片,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林彪住的地方不能见到水,以前的领导和贵宾到七号楼住时,都喜欢住在东南房间,林彪却喜欢住靠西房间,因为七号楼东面有一个荷花池。
一位曾参与接待的工作人员说,林彪还有个奇怪的爱好,那就是玩火柴,他会不停地擦火柴,不过他一擦亮火柴即吹灭,然后将熄灭的火柴梗放到鼻子前闻那硫黄味。
叶群一天吃五顿嗜好夜游园林
特一级厨师、总厨师长吴涌根因能烧出一手正宗的“苏帮菜”,成了林彪夫妇在苏州的专职厨师。叶群还说:“吃遍天南海北,还是苏州吴师傅的苏帮菜最可口,吃上去最安全。”为此,吴涌根还曾被调到北京的林彪家里,专门为林彪和叶群烧菜。
据吴涌根生前介绍,林彪平时生活上并无苛求,他的伙食一般是两菜一汤,轮番吃着肉饼、鱼片、青菜、豆腐这几道菜,主食是馒头,蒸热后用白开水泡着吃。他喜欢吃野兔,也喜欢吃对虾。野兔常常是部队有人去江苏和安徽的山区打来后送到苏州的,对虾则从连云港专程运来。
叶群则讲究生活,现在看起来甚至还有些奢侈。接待人员说,她比较贪吃,一天可以吃五顿(包括两顿点心)。“叶群喜欢吃螃蟹,有时边看电影边吃。”王义华告诉记者,叶群长胖了之后,又常常跑进厨房怪厨师菜里的油放多了。
王义华还回忆说,叶群和一般人的正常作息时间不同,习惯在晚上十一二点后才出去逛逛,“经常半夜来电话,说要去逛园林。”而且每次要去的地点也是临时决定:园林或公园或普通的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