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女便是日后名满天下的吕碧城。她之所以当得起一个“奇”字,首先在其出众的文艺才华:她五岁开始作诗,七岁可画山水,稍长更熟读史书,见者皆目之为谢道蕴,后来她果然成为一代词宗,可说是当代的李清照。论其诗词的才力,所谓的“民国四公子”是万万比不上的。其次在其人生际遇:她12岁那年,父亲病死,财产为族人所夺,指腹为婚的夫家退婚,母女只好浪迹天涯,正如她自己所说“众叛亲离,骨肉齮龀,伦常惨变”。迫于生计,她一个孤身少女,只好只身北上,投奔在天津做官的舅父。虽然舅父义不容辞地接纳了她,但是她的心理已殊不同于当时的普通女子。她追求个性自由,想参加女学,因此与舅父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舅父将她锁在闺房之中,她却在夜间越垣而去,只身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在列车上,她邂逅了命中的贵人,此人是满人中少有的开明人物英华,时任《大公报》总经理。英华被吕碧城的胆识与气质打动,立刻聘她为《大公报》编辑,碧城亦不负厚望,在报端抒发刍论,纵论当道,尤其在呼吁“女学”方面不遗余力,连篇累牍,高论滔滔,从而引起轰动效应。当时的直隶总督袁世凯,及其麾下的开明官吏如唐绍仪、严修、傅增湘等都表示了对她的支持,袁世凯还曾专门设宴,化解她和舅父的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