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西方学界更多注意的是巴迪此文后面的一个附录,这个附录题为《恢复名誉:一个附记的年表》(1972-1978),记载了老舍先生恢复名誉的过程,其中引用和摘录了国外一些学者的看法和意见,包括法国教授卢瓦夫人和日本作家有吉佐和子访华时所了解到的关于老舍之死的情况。
针对当年众说纷纭的局面,巴迪先生呼吁尽快地“实事求是”地澄清老舍之死的真相。他写道:“真的没有人知道真相吗,不对,有些人确实是知道真相的:如前文联的成员,或曾介入此事的前红卫兵。我们有一个问题,老舍有病,受了伤,而且十分虚弱,他怎么能够步行到太平湖去,那地方位于北京老城西北角之外,离他家和文联大院都很远。”他还就目击者互为矛盾的描述提出了疑问:“老舍的尸首究竟是在‘太平湖边’还是在‘太平湖中’被发现的?”这些问题提出20余年后,才在陈徒手、傅光明和郑实的作品中部分地得到了说明。
海外学界认为巴迪此文有首倡意义:“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这位‘人民艺术家’究竟是死于自杀还是被杀?”(参看乔治·高主编的《两个作家和文化大革命:老舍和陈若曦》)
(作者:吴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