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秘史再现

三国时期最倒霉的皇帝——汉献帝

2010-05-27 17:51:52

来源:凤凰网

  汉献帝虽为亡国之君,但无论史家还是读者,很少有憎恨他的,至多是恨其不争,恨其懦弱,但他又能怎样呢?人们不恨他还在于他并没什么作恶处,而且心地十分宽厚。也正由于他宽厚能容忍于非常不该忍之忍,所以他也注定成不了什么大业。但若生于治世,即使不为英主,至少可为中主,不至于成为亡国之君和昏君。

  据史载,他立为皇帝后,便马上派人寻找自己母亲王美人的哥哥。把母兄王斌并妻子一道迎入长安,赐给房屋田地,使其有生存之倚,并拜为奉车都尉。追尊母亲为怀灵皇后,重新安葬以皇后礼。之后又升迁王斌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赐租赋500户,得以善终。病故后追赠前将军,并以其子王端袭父爵位。这也是一种孝行。他的哥哥弘农王死后,王嫂唐姬流于民间,献帝知道她受叛将李傕所逼后,也派人迎入王宫,封为弘农王妃,奉养于宫。献帝不但有亲情,也很有怜悯之情。他见随自己奔波的朝臣中有贫困的,都尽可能地周济一下,“赐百官尤贫者金、帛各有差。”在他即位后恢复了科考制度。有一次试考的学子有四十余人。考后主管部门把考生分为三等,一等的赐位郎中,参议朝政;二等的赐位太子舍人,服侍于王子;三等的落考回乡。汉献帝听说落榜人中有60多岁的白发老翁,顿时大发慈悲之心,刷下一道圣旨说:

  孔子叹“学之不讲”,不讲则所识日忘。今耆儒年逾六十,去离本土,营求粮资,不得专业。结童入学,白首空归,长委农野,永绝荣望,朕甚愍焉,其依科罢者,听为太子舍人。

  献帝这道诏书的主要意思是:如今有的老考生年龄都超过60岁了。他们一边准备考试,一边还需要求借钱粮以为入京会考之资,因而不能专心备考。所以他们考的不太好情有可原。想来这些人从儿童时起就入学堂学习,直到头发白了,仍不得功名,空手而归。一想到他们再也没有机会了,他们将在农村乡野一生,对前途绝望,我的心中就很同情可怜他们。这样吧,这次考试中下榜落第之人,都一律视为太子舍人,留用京师。献帝此举似乎不太中规中矩,但亦见其富有同情心的一面。那么也许有人会说他怎么不念天下苍生呢?那么多老百姓不都在乡野之中饥寒交迫吗?这话很有道理。古人云:忧海水少,不可以泪益之。帝王之道不在小恩小惠,而在抓根本、重农商使天下富庶,百姓自然安居乐业,否则救一饥救不百饱。但汉献帝哪里是一个皇帝?他不过是一个被挟持一生的政治囚徒而已。但他确实做过“救一饥”的事。

  公元195年,京城周围大旱,自四月至七月正是农事旺季却一百多天没下过雨。谷价飞涨,“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这是正史所载。京城四周的饥民涌入城中讨饭,到处是饿殍横尸。汉献帝知道后马上命令有关部门开仓救命,并派侍御使侯汶主持为饥民煮粥布施,能救一人是一人。可是献帝发现死人并不减少,便怀疑侯汶等一干组织救济的官员舞弊,于是在御座前亲自命人做粥,来计算一斗米可煮多少粥,可救多少人。知道其中肯定有问题后,便派侍中刘其去责问有关部门。这一下负责此事的衙门人员都来到献帝前谢罪,汇报说已将侯汶逮捕一一核实,确实有弊。可是这汉献帝又发了慈悲心肠,说:“放了他吧,我不忍心让他为此入狱。可以打他五十棍作为惩罚。”从此以后,没人敢再作弊,把官仓中取出的粮食全部如实地救济灾民了,因而救下了许多人命。

  就是这样一个囚徒皇帝,他还能做什么呢?至少他还存有常人的同情心、怜悯心、善恶心,而且从不虚张声势,得理不饶人。好人未必做得好皇帝,但以汉献帝之本质,如果真能坐临天下,至少不会荼毒天下苍生。这也许正是连史官都为他鸣冤叫屈之处。

  在他没有理政能力时被立为帝;在他想要理政时,他已被剥夺了理政的权力。其实即使给了他权力,这天下之乱他也未必拨得过来;那些百年积弊他也未必能反得了正。所以史官说他生不逢时,且又生不逢人。这就是命运。

  • 相关阅读
  • 真实三国:诸葛亮如何摆平蜀汉各派系

      一  一体、和睦是孔明致力的目标。蜀的政权,是由各种不同出身的人所构成的,有从前就跟着刘备的嫡系部队,有在荆州才归顺的人,还有蜀的当地人士、五斗米道信徒、类似马超这样的外来军阀,以及来自各地的少数...

    时间:05-27
  • 宋美龄婚前在上海的求职生涯

      1917 年夏天,宋美龄结束了在美国为期八年的留学生生活,于当年8 月只身返回上海。她回到上海的初期,就一心渴望到社会上去供职,可是由于其父宋嘉树的坚决反对,宋美龄在上海家中曾度过一段苦恼的家居生活。直到...

    时间:05-27
  • 《十月围城》历史真相:“姐妹花”智救孙中山

      近期热映的电影《十月围城》,引发了新一轮“孙中山热”。影片讲述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905年在香港遭清廷杀手行刺。为了保卫他,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纷纷慷慨赴义。对此,历史学家表示,这部...

    时间:05-27
  • 上高之战:中国抗日战场上的最精彩一战

      中方在南昌攻守战中虽然失地丧师,但74军在高安却一支独秀,尽显锋芒,其战绩得到了第九战区的表扬,获得了军委会的嘉奖,蒋介石对其表侄俞济时自然就更加看好了。2个月后,也就是1939年7月,俞济时被调到蒋介石...

    时间:05-27
  • 林彪急于夺权时的刘伯承:被强行疏散到武汉

      五位元帅西山会晤  1966年5月,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场名为“文化大革命”的大劫难。中共中央军委战略小组办公室被撤销,战略小组也徒有虚名,同其他许多部门一样,实际上停止了工作。从此以后,刘伯承...

    时间:05-27
  • 秦晖:《论语》是怎么成为经典的?

      丧家不是贬夫子 看家方为污仲尼  李零教授的《丧家狗:我读〈论语〉》引起不小的轰动。这本书我看了之后获益良多,也向李零兄请教过关于《论语》的一些看法。  总的来讲,我觉得这本书的轰动原因一半在内容,...

    时间:05-27
  • 苏联曾组建“超人”部队PK美国“通灵部队”

      冷战末期,为应对美国所谓的“通灵部队”,苏联组建了一支绝密的精神部队,代号10003。由此开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一场秘密的“精神战”。转眼20多年过去了,这支部队仍鲜为人知,俄罗...

    时间:05-27
  • 明朝怪事:一个假太监如何从南京一路骗到福州

      大太监南下吓软官员一大片  明朝成化十三年(1477年),一个从北京城来的高官搅乱了江南官场的平静。这个高官是一名太监,名叫汪直。  汪直沿着南京-芜湖-常州-苏州-杭州-绍兴-宁波这条线,一路巡查过来。听...

    时间:05-27
  • 清朝用89年时间建避暑山庄 为避暑还是另有深意

      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

    时间:05-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