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夫人住在白宫时,我看到她的另一面,对于和她谈话的男士之反应,觉得真可笑。他们觉得她妩媚、机智、迷人,但他们全都有点怕她,因为她在争取中国及其丈夫政权之需时,可以是个头脑冷静的政治家;纤纤细手、低沉温和的语声里掩饰了她有如钢铁般的决心。她和男士们谈话时偶尔会不经意流露出残忍的心性,不过在我面前则从来没有过。我告诉富兰克林,她是个甜美、温柔、楚楚可怜的人,可是他发现这位女士的另一面后,乐不可支地笑我识人不明。我记得在一次晚宴上的事件……使他特别爱取笑我。刘易斯(John L.Lewis)当时正在兴风作浪,富兰克林请教蒋夫人:“你们在中国会怎么对付刘易斯这样的工会领袖?”她没说话,但美丽的小手举了起来,在喉部划过去……富兰克林看看我,确定我看到了这一幕……他事后取笑地问我:“怎么样?你那位温柔、甜美的朋友?”
罗斯福夫人对宋美龄的评价,自此成了“她言词美丽大谈民主,却不知如何过民主生活”。而她私人生活中的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态度也引来了当时白宫上下的不满。虽然她在白宫的卧室备有召唤铃和电话,但她却不用,需要服务的时候走到门口,击掌召唤仆人。“这是她在中国老家召唤苦力的习惯,但在白宫被认为是很不得宜的动作。不仅美龄期望被底下人当皇族伺候,她的外甥、外甥女也一样自命不凡……”
宋美龄此行访美的主要目的是为其嗷嗷待哺的国人争取援助,但她另一方面一掷千金地参加宴会、采购丝绸、羊毛布料,到百货公司买衣服、鞋子、毛皮大衣的行为,最终还是没有逃过记者们的眼睛。一九四三年夏天,宋美龄回国,坐的是美国军用飞机,但是她的行李在阿萨姆必须转移到其他飞机,以减轻飞跃驼峰时的载重,根据当时在战争新闻处中国办事处工作的作家毕克的说法:
行李搬运是在机场比较偏僻的一处进行,负责搬运的美国大兵不小心摔了一口箱子。箱子裂开,里头的东西滚出来……全是化妆品、内衣和足够蒋夫人撑过战时的一大堆美食零嘴。美国大兵气炸了,因为此时正是驼峰运补最吃紧的一段时候,许多美国飞行员为了载运作战物资到中国而牺牲性命。士兵把他们搬运的箱子统统打开,把每一件貂皮大衣、挂钟丢到地上踢来踢去,然后才把东西胡乱塞进箱子、抬上飞机。
晚年隐居纽约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日,蒋介石率领效忠的军民,从大陆工厂拆卸下来的机器设备以及北京故宫瑰宝(十二年前即迁移,藏在重庆周围山洞),撤退赴台。杜鲁门总统于次年一月五日宣布,美国政府无意在台湾建立军事基地、无意介入国共内战,也“不会提供军事援助或顾问意见给在台湾的中国部队”。蒋介石的心境极坏,杜鲁门发表此一声明之后三天,蒋夫人自美国启程,决心“回台湾与丈夫及人民共存亡”。
帕库拉在“退守台湾”的章节里,大量披露了蒋氏夫妇试图“反攻大陆”而做出的努力。蒋夫人在赴台后不久,积极推行改革。1950年1月22日,合众社报道:“蒋夫人今天听说伤兵领不到薪饷,下令立刻调查军中薪饷发放情况。”十天后,她又携带香烟、食品和新约圣经到金门前线劳军。《纽约时报》驻香港记者说:“一般认为……国军空军对大陆沿海城市更频繁、更有效空袭,与蒋夫人最近从美国回来不是意外的巧合。”这些空袭始于1950年3月,因轰炸其公用设施,造成“每个重要城市”部分瘫痪,国民党海军封锁上海附近航线,也重挫大陆的贸易。
朝鲜战争、“文化大革命”均被蒋介石视作“反攻大陆”的好机会,但他一直以来的支持者美国却不再理会他的游说。尼克松1972年2月访华之前,曾传递口信给委员长:“无论未来形势如何,我绝不会忘记我的老朋友。”而蒋经国也向驻“台北美国大使”担保,他的政府不会有或许会导致不幸事件的“不寻常动作”。帕库拉在随后披露了尼克松访华期间与毛泽东、周恩来的第一次对话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