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秘史再现

蒲松龄十几次"高考"失败 写诗骂考官太贪太黑

蒲松龄十几次"高考"失败

2012-06-08 17:04:32

  在中国古代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蒲松龄那样,热衷科举却又不满科举,深受其害却又坚忍不拔,才华横溢却名落孙山,科场失败却在文学上大获成功……

  □戴永夏

  蒲松龄的人生确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他在文学上成绩巨大,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的《聊斋志异》被称作“中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集”;另一方面,他在科举道路上却屡战屡败,落魄一生。他除19岁那年考中秀才外,其后数十年间又参加了十几次相当于高考的“乡试”,皆名落孙山,无缘仕途。他悲愤交加,痛定思痛,在晚年又写成长诗《历下吟》,将考试中的辛酸屈辱、录取中的种种弊端以及考官的骄横贪腐等,一古脑儿暴露出来,读了让人感动,也发人深思……

  《历下吟》写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那年蒲松龄已69岁。诗中,他首先揭露了监考官的凶残和考生遭受的凌辱:

  试期听唱名,攒弁类堵墙。黑鞭鞭人背,跋扈何飞扬。轻者绝冠缨,重者身夷伤;退后迟嗷应,逐出如群羊。贵倨喜嫚骂,俚媟甚俳倡;视士如草芥,而不齿人行……

  考生们辛辛苦苦地来到省城济南应考,一开始就遭到监考官的打骂:考前点名时,那些监考官像堵墙一样站在考场门前。他们飞扬跋扈,凶残异常,稍不如意就鞭打考生。考生轻者被打断帽带,重者被打伤。如果点名时答应迟了,就会像猪羊般被赶出场外。这些傲慢的家伙特别喜欢骂人,骂出的污言秽语不堪入耳。他们视读书人如草芥,根本不把他们当人看待。

  不仅如此,“上头”规定的考试时间也异常苛刻:“内翰出司文,趾高气如云。夕发期朝至,愆期褫服巾。”那颇有来头的学正(教育局长)趾高气扬,武断专横,晚上刚发出通知,就要求考生第二天早晨赶到考场,迟到者就被取消考试资格。这多么不近人情!

  考生考完后,仍不准回家,要留在济南等待发榜。在这段时间内,蒲松龄跟许多考生一样,生活发生了困难:

  羁留几两月,拆名尚未确。看囊无一钱,萧然剩空橐。盎粟储正供,竭赀悉粜却。缶中蛇不存,皮骨尽剥削。

  羁留在济南快两个月了,仍然没有发榜。这时大家带的钱都花光了,只好卖掉口粮维持生计,一个个都成了穷光蛋。即使如此,也不准擅自离开,否则就要遭到严厉惩处。蒲松龄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东海有名士,旋归失发落。远牒追逮至,与立三章约。五日一随场,命题试两作。日久资斧绝,历下犹漂泊。踵决衣带断,乞食在郊郭。友朋哀王孙,减餐进杯勺。自言千里人,寄信道辽阔。丐活何可长?恐将葬沟壑!

  家住东海边的一个考生,没等到发榜就擅自回了家乡,“上头”知道后,立即发信追了回来,并向他约法三章:要每隔五天随场参加一次考试,每次考试必须作两个题目。这样时间长了,他的盘缠用尽,只能流落济南街头,以乞讨为生。有时朋友可怜他,给他一点吃的。但他离家千里,有家难归,靠乞讨生活又怎能长久?恐怕不久就会葬身荒野……

  考生的境况如此,录取情况又如何呢?蒲松龄进一步写道:……独自至般阳,妄听怒嘲啁。云此有关节,案名一笔勾。佳文受特知,反颜视若仇。黜卷久束阁,凭取任所抽。颠倒青白眼,事奇真殊尤。贤守为宽譬,拗怒无夷瘳。良士亦何辜?陷此壑谷幽!芹微亦名器,掷握如投骰!翻覆随喜怒,吸呼为弃收。古来仅一见,闻者心骇忧……

  • 相关阅读
  • 国外高考作文盘点:他们究竟考什么?

      2012年高考刚刚落下帷幕,前日《人民日报》援引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许子东的观点,发文称:“跟香港比,内地的题目太文艺腔、太专,很多题目就算我身为中文系老师也无从下手!”相比《忧与爱》、“手...

    时间:06-11
  • 相信吗,足球比赛最早用球是人头

     国际通认,现代足球的发源地是英国。为什么会在英国?这里面有一个传说——古代的英国人间曾有一种野蛮的踢人头游戏,由此英伦三岛上最早的足球比赛中,使上的“球”不是皮球,而是长着一...

    时间:06-11
  • 皇帝心情决定科举录取名额:过寿喜事均属利好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历时1300多年的科举选拔人才制度,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至为深刻。...

    时间:06-08
  • 朱元璋:两口子当众亲热也是奸人,要受处罚

      伟大领袖朱元璋同学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希望建立一个完美的、纯洁的、人民都一心向善、农民地位崇高的封建帝国,他的理想是“务俾农尽力畎亩,士笃于仁义,商贾以通有无,工技专于艺业”,意思就是说,...

    时间:06-08
  • 民国第一次选美:相貌出众的阮玲玉为何落后胡蝶

      民国时期第一次选美活动是由陈蝶衣发起,定名为“电影皇后的选举大会”。最后胡蝶以21334票评为第一名,而阮玲玉只得第三名。  说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众参与的选美活动,不得不提到陈蝶衣。陈蝶衣是...

    时间:06-08
  • 三千女兵成洪秀全最后屏障 最终惨烈自焚而亡

      太平天国的女兵孤独地守卫着天王府,成了历史最无情的牺牲。1864年天京城破、大队清兵杀向天王府时,这些女兵自焚而死。  1856年,三千名来自广西的妇女,挡在了杀红眼的“北王”韦昌辉前,为&ldquo...

    时间:06-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