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你是这样的人——回忆周恩来口述实录》一书出版,书中解放军总参三部原部长戴镜元回忆说,“豪密”是我党建立机要工作的最好的而且是保密性能很强的一种密码。能否请专家就“豪密”的形成、特点、作用简要作一分析。谢谢!
朝阳 张翼
中国的革命战争也许可以分为两个战场,一个有形,一个无形;一个在地面,一个在空中。所谓的“无形”和“空中”,就是无线电波。如果说地面的有形战场长期以来都是敌强我弱,那么空中的无形战场几乎从一开始就是我强敌弱。这种优势的确立,与赫赫有名的“豪密”休戚相关。
“豪密”之产生
红军的无线电通信工作是周恩来在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时开始筹建的。据当事人回忆:“1928年初夏的一天,‘莫斯科中国劳动者中山大学’的秘书长阿勃拉莫索要我通知一些人去见他。”“他对我们说,根据中国革命的需要,中共代表团的要求,第三国际的支持,决定派你们几个去学习无线电通信技术。这是绝对保密的事,跟任何人都不能讲。”(毛齐华:《我党早期的地下电台》,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通信兵回忆史料》第一册,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版,第11页)这第一批共6人参加的是“国际无线电训练班”,不久,又有4人参加了“列宁格勒伏龙芝军事通信联络学校”的学习。
1928年10月,周恩来回到上海后立即全方位地迅速组建和扩大无线电技术队伍。1929年秋,上海建立了第一部地下无线电台,同年12月又在香港建立了另一部电台。此时邓小平正好从上海到广西经过香港,就与香港台取得了联系。此后上海党中央与百色起义部队的联络就由香港台转达。1930年1月,上海党中央与江西苏区的联系,也是通过香港台建立的。1930年10月,在苏联学习无线电技术的骨干相继回国,红军的“空军”队伍迅速壮大。
然而就在这蓬勃发展之时,发生了一件惊天大事。据最早奉周恩来之命负责组建无线电通信的李强回忆,1930年11月香港台被破坏,“电台及联络办法他们全部掌握,第1天英国人还给我们通了报,第2天他们发了一份报给我们,是用英文发来的,内容是:‘你们的朋友情况很好,现在在监狱里。’当时上海台的报务员是张沈川培训出来的曾三,英文‘监狱’这个词曾三不认识,就拿来问我,我一看大吃一惊,说:‘不好了,他们在监狱里了!’我们知道对方遭到破坏后,就暂时停止了联络。”(李强:《一次划时代的通信革命》,《通信兵回忆史料》第一册,第4页)这就是说,如果港英当局不是自我暴露,就可以冒名顶替与上海台继续保持联络,当然也就能与江西等有电台联系的苏区通话,其危险程度实在是难以估量,当时周恩来的震惊可想而知。正是为了避免重蹈如此凶险的覆辙,“豪密”随即应运而生。
“豪密”之特点
“豪密”是个传奇,有多种说法。
最早在中共中央专业研究部门的刊物上撰文公开提出“豪密”的是曾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并长期担任过中央机要局局长职务的李质忠。他于1991年在《党的文献》上发表了题为《周恩来对党的机要工作的贡献》的回忆文章,其中提到:“为了确保党的核心机密不致被敌人破获,周恩来于1931年在上海亲自编制了一个密码,取名×密。红军用这套密码同上海党中央、总司令部和各兵团司令部的机密电报。”“1931年3月,任弼时携带×密,从上海出发,经香港,于4月和顾作霖、王稼祥一道,到达江西瑞金苏区中央局。自此,苏区中央局便使用×密,于1931年9月开始与在上海的党中央联系。”(李质忠:《周恩来对党的机要工作的贡献》,《党的文献》1991年第1期)这篇文章中虽然罕见地用了个叉,但明明白白就是指“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