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秘史再现

42位名士兰亭雅集:战前形势分析会?

42位名士兰亭雅集

2014-03-13 16:51:28

  《兰亭序》凡324字。后人断句,将《兰亭序》分为四段。第二段116字,第三段51字,

  共167字。中间的167字笔意逆转,将山水玄远与生死焦虑联系起来,惜时悲逝,充满了人生苦短的感慨。引的学界泰斗郭沫若于上世纪60年代多次撰文,认为这167字,与当时上祀节除灾祛病的祓禊风俗,与名士雅集,“流觞曲水”饮酒赋诗的欢乐气氛不相吻合,《兰亭序》不是王右军所作。因而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还惊动了毛泽东主席的一场《兰亭序》真伪大论战。其实是因为郭老百密一疏忽视了兰亭雅集当时的东晋局势,就文说文得出了一个令后人屡生疑窦的结论。

  参加兰亭雅集的42位名士,多不在会稽任上,有的来自周边郡县,有的来自1500里之外的京城建康(今南京)。十二三名军事将领中有的是从更远的前线赶回来的,这时殷浩的前线指挥部还远在寿春 (今安徽寿县),距建康又有一千多里的路程。有的还要在会稽(今绍兴)住上几天,从会稽到兰亭有27里路程,当时的交通工具是牛车,中午怎么也得在兰亭用餐。40多位名士加上随从、仆人,会稽郡的属吏、下人,没有200多人下不来。这样一个规模、这样一个隆重的盛会,知会、相告、迎来送往,吃、住、行,场景布置,一整套事务,依当时的联络、交通条件,没有长时间的准备是不行的,需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

  在战事吃紧,赋税沉重,财政紧张,天灾肆虐的情况下,动员这么多官员,还有十多位前线将领,朝廷还派侍郎(副部长)出席,没有朝廷的旨意,王羲之敢自作主张,擅自召开如此隆重的会议?名士齐聚兰亭,如此耗费,难道真的就是为了满足他们的雅兴,来此谈玄谈生死是大事的吗?

  永和年间的东晋局势同样是以北伐为主题展开的。说到永和年间的北伐,我们不得不提到东晋后宫女杰褚太后褚蒜子,褚蒜子辅佐六帝,三度临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女政治家。晋穆帝司马聃即位时只2岁,其母褚太后只得抱子听政。

  永和七年(351)十二月桓温率众四五万,表请北伐,拜表即行,顺流而下,自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下驻武昌(今湖北武汉市),朝野震惧。褚太后许吏部尚书王彪之(王彬之,王羲之从弟)策,由相王司马昱亲笔给桓温写信,申明社稷大计,双方暂时妥协,桓温退军还镇。

  永和七年(351)正月,殷浩第一次北伐失败。准备再次领兵七万北伐前秦。

  在殷浩第一次北伐时,王羲之就写信劝过殷浩,殷浩不听。这次又要北伐,于是给殷浩写了一封570多字的长信,言辞非常恳切,认为北伐时机不成熟,苦劝殷浩暂时放弃北伐计划,王羲之估计到说不动殷浩,长司马昱17岁的王羲之曾经做过司马昱的幼教老师,王羲之以师生口气又给首辅司马昱也写了一封660多字的更长的信,希望司马昱能出面制止殷浩极不理智的北伐行动。但司马昱和殷浩都听不进去。

  其实,褚太后此时已定了盘子,司马昱和殷浩都是执行者。想王羲之是参透事情的原委的。可以进一步说,兰亭会是受了朝廷的旨意行事的。

  朝廷正是想借王羲之的声望,借名士们都能接受的清谈活动形式,调和桓温与殷浩的矛盾,在舆论上给桓温施加压力,让桓温与朝廷同心协力,共同协助殷浩北伐成功。这正是褚太后的高明之处。

  这时方镇的布局,桓温只控制荆州,其下游的豫州为谢尚,扬州为殷浩,徐州为荀羡,都是支持朝廷的。参加兰亭雅集的谢安、谢万兄弟;孙统、孙绰兄弟;庾友、庾蕴兄弟;朝廷来的侍郎谢瑰,散骑常侍郗昙,庾亮提拔的行参军王丰之、殷浩僚佐王彬之等,这些重量级的人物,也都是忠诚于朝廷的。桓温一方只有他的五子桓伟,回去以后,向其父亲汇报情况。

  通过与会代表本身的阵容,也给桓温一定的压力,起码目前在实力和舆论上,你桓温还处在下风头,轻举妄动不得。

  • 相关阅读
  • 末代皇帝与国宝劫难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逊位皇帝溥仪继续在紫禁城内呆了11年,这11年也是故宫文物流失最严重的时期。1923年6月26日深夜,神武门内建福宫的德日新斋起火,共烧毁房屋120间,金佛2665尊、字画1157件、古玩435件、古书...

    时间:03-13
  • 明大画家沈周不堪索画骚扰而避居寺庙

      沈周是“明四家”之一(另三人为文征明、唐寅、仇英),“吴门画派”的领袖。绘画造诣极深的他难免被人索画,性情温和的他来者不拒,但久而久之也是烦不胜烦,甚至为了躲避人群而借居偏僻寺庙...

    时间:03-13
  • 张爱玲的三次婚恋 活过 爱过 艰难过

      2009年2月22日,张爱玲16万字的《小团圆》出版,这部完成于1976年尘封33年的长篇小说一经面世,便引起了新一轮的“张爱玲热”。  《小团圆》出版之前,有关张爱玲与胡兰成、桑弧、赖雅的关系就有很多...

    时间:03-13
  • 唐朝小资女 华丽如幻的朝代

      是梦不是梦,中国的历史长河里曾经奔涌过那样一个华丽如幻美人如云的壮丽朝代。唐朝是所有国人心口的朱砂痣,除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令人念念不忘的应该就是那些倾国倾城的女人们。  这里不谈武则天如何倾国...

    时间:03-13
  • 国学趣谈:宦官和太监不是一回事

    在时下热播的许多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经常会出现“谅他一个小小太监有何能为,自古宦官无成事”之类的台词,将宦官与太监混为一谈。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人误认为宦官和太监就是一回事。其实,宦官和太...

    时间:03-13
  • 长得很古怪 梵高的向日葵是真的么?

      面对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的名画《向日葵》,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句评价。满脑袋打算盘的画商琢磨的恐怕是“这幅油画是真的么”,美国植物学家约翰·伯克则花了大把时间,研究另一个跟&l...

    时间:03-13
  • 徐悲鸿画猫赠徐志摩 揭秘猫背后的故事

    去年北京传是春拍有一张徐悲鸿赠徐志摩的《猫》,这幅《猫》是徐悲鸿1930年送徐志摩的,纸本立轴,尺寸为84厘米×46厘米。曾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旧藏,而之前从徐志摩处如何流出,收藏它多年的主人是谁,至今...

    时间:03-13
  • 紫禁城里“冷宫”何在?学者称无固定地方

      在古代皇宫里,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之说。选到皇宫里的女人,一旦失宠,便会在宫中禁室里等死,十分悲惨。皇宫里的女人失宠后居住的宫中禁室,就是所谓的“冷宫”。那么,故宫里的...

    时间:03-13
  • 揭秘《甄嬛传》里的各种中医秘方

      一部《甄嬛传》,剧中后宫嫔妃们明争暗斗,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而各类香料、中药也成了嫔妃们常用的争宠利器,熏香催情、滴血验亲、麝香致流产等等手段可谓步步惊心。据悉原著作者流潋紫的丈夫是一名中医,在...

    时间:03-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