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美文趣文

方朝晖:我们为什么要过清明节?

方朝晖:我们为什么要过清明节?

2012-05-10 16:59:44

  宗法的家庭族系,依着亲亲之杀,尊尊之等,实兼融情与理而为一,含着丰富无尽藏的情与理之发扬与容纳。……在此种情理合一的族系里,你可以尽量地尽情,你也可以尽量地尽理。而且无论你有多丰富的情,多深远的理,它都能容纳,决不能使你有无隙处之感:它是无底的深渊,无边的天。五伦摄尽一切,一切摄于五伦。

  无论为天子,为庶人,只要在任何一点上尽情尽理,敦品励行,你即可以无不具足,垂法后世,而人亦同样尊重你。

  就在此“尽”字上,遂得延续民族,发扬文化,表现精神。你可以在此尽情尽理,尽才尽性;而且容纳任何人的尽,容许任何人尽量地尽。(荀子云:王者尽制者,圣人尽伦者也。孟子云:尽心知性知天。)在此“尽”上,各个体取得了反省的自觉,表现了“主体的自由”,而成就其为“独体”。(牟宗三:《历史哲学》,增订八版,台湾学生书局,1984年,页74-75)

  梁漱溟先生也曾将中国人亲情关系的理想境界描述为:

  要在有与我情亲如一体的人,形骸上日夕相依,神魂间尤相依以为安慰。一啼一笑,彼此相和答;一痛一痒,彼此相体念。——此即所谓“亲人”,人互喜以所亲者之喜,其喜弥扬;人互悲以所亲者之悲,悲而不伤。盖得心理共鸣,衷情发舒合于生命交融活泼之理。(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三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页87)

  牟宗三和梁漱溟先生所描述的中国文化中的亲情,为每个人生找到归宿,为社会道德奠定基础,体现了儒家人伦世界的精彩和魅力。亲亲变成了现实,人心才有了依归;亲情得到了深化,人生才有了温暖。亲情是人间之爱的起点,亲亲是社会秩序的基础;故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上》)让人们舍亲而爱人,废私而爱公,就是在追逐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就是在掏空社会道德的根基,堵塞社会秩序的源泉。而亲情的这种重要性,通过祭祀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中庸》)

  必须指出的是,在一个并不是以死后世界为导向的文化中,祭祀恰恰是强化人生责任、确立人生信念、整顿生活秩序等为此世服务的最佳方式之一。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在鬼神观念并不发达、死后世界并不清晰的中国文化中,祭祀活动却异常丰富和发达。虽然祭祀在古代世界各地非常普遍,在包括古代印度、埃及等在内的许多王朝或国家里,都可以看到异常发达的祭祀传统,但它们在这些文化中的含义和功能却可能与其在中国文化中迥然不同。因为在这些国家中,祭祀往往是以彼岸为导向的,即为了配合这种文化对于死后世界的追求服务的。而在中国则不然,祭祀严格说来是为此岸服务的,即为了人们在此岸的生活这个终极目的服务。而这一现象本身,与中国文化早就具有的此岸化倾向有关。

  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

  《弟子规》中的这些话,在我看来极为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文化之活的精神——中国人最真实的生命状态和精神面貌正是在对死者的祭祀和追思中得到了体现。在现代中国革命运动的浪潮中,人们曾把所有祭祀祖先的活动称为迷信,不让人们去祭祀亲人,在人生观教育中不再以孝亲为本。今天,当我们强调文化自觉的时候,也许最值得思考的问题之一恰恰是,如何认识中国人情感世界、精神世界之最深刻的基础。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今天我们重建社会道德,需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具体来说,就是要脱离霸道,转向王道,从最生动地展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真实人性的亲情入手,找到社会秩序重建的正途。(新华网)

  • 相关阅读
  • 清朝“在旗”的俄罗斯人

      两年前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遇到一名接待我们的当地导游,导游20岁左右,属于俄罗斯美少女,最有趣的是她能讲一口带老北京胡同口音的汉语,交谈后得知,她父亲是俄罗斯驻中国使馆的官员,小姑娘自小在北京上学,...

    时间:05-11
  • 驸马曾经是副马

      说起“驸马”,稍懂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脱口而出:“驸马就是皇帝的女婿”,但在早期,“驸马”并不是一类人,而是一种官职──驸马都尉。  “驸马”一词原作“副马...

    时间:05-11
  • 最后的手工铸造匠

      59岁的张文华老人,是洛南县城关镇周村蝗虫庙铸造厂创始人和经营者,蝗虫庙铸造厂也是洛南现存最后一家铸造厂,张文华老人也成了洛南最后的手工铸造匠。  1958年,张文华凭着自己所学手工铸造技艺,创建了这座...

    时间:05-11
  • 李白难脱“三俗”

      李白有三大俗。  一是丢不开的俗名。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25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的漫游,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南到洞庭湘江,东至越州,北至齐鲁各地。可以说,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游历中度过。  然...

    时间:05-10
  • 鞋子里的人生

      海宁·曼凯尔是瑞典著名的侦探小说家,他写的《韦兰德》系列侦探推理小说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畅销全球。除此以外,他还有不少其他的描写人性的作品,在这些文字里,没有了扑朔迷离的情节,却充满人生苦涩...

    时间:05-10
  • 逛逛我们的新商洛

      我的家乡在商洛,虽然它比不上大城市的繁荣和豪华,但是,这些年商洛的变化却非常大!你不信,我带你逛一逛吧。  咱们先去望江楼广场吧。几年前的望江楼广场还只是一大片荒地,很少有人光顾。现在可是今非昔比...

    时间:05-10
  • 在路上

      出了院子,就是街了。  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我从来都以为这样的描述抑或形容,自然会是褒义的,那是一片繁华和热闹的景象。  可是,小城也会让你站在大街上,仿佛演绎曾经在哪一个大都市的经历:尽管是在一...

    时间:05-10
  • “陪行乞老人吃薯条”是一堂平等课

    近日,一张外国小伙陪行乞老人吃薯条的照片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据媒体调查,照片中的男主人公中文名叫陆杰森,美国洛杉矶人,生于1989年,曾在南京一所学校学习中文。...

    时间:05-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