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美文趣文

西江苗寨

西江苗寨

2013-04-25 17:21:44

41600230.JPG

  车顺着巴拉河蜿蜒曲折的河道行进,一边山高林密,一边流水潺潺,没有人告诉你之前,你绝想不到在此深山中却藏有一个千户以上近6000人的苗族寨子,直到一座上书“西江千户苗寨”的大牌楼竖在眼前,当你实实在在站在坡中腰看到它的全貌时,不由得惊呆了。这个号称“天下第一苗寨”的大村寨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东南约20公里的雷公山里,那用杉木搭建的吊脚楼,密密麻麻地占据了整个一面坡,高低错落,层层叠叠。时值假日,游人如织,山上山下,川流不息,冲破了它古来的寂静,带来了俗世的市廛声,古朴原始被现代文明冲撞,不知是它的幸或不幸?

  我们也随着人流走在青石板铺就的村道上,临街的房屋都变成了商业场地,卖着与各地旅游景点大同小异的东西,只有到村中心的广场上,才能看到带着原生态元素的苗族舞蹈,数十名身着盛装的苗族妇女在几个吹着芦笙的男子的引领下踏歌而舞,我们也不由地和众多的游人随着节奏,踩着步点,融入到那喜庆、激越的场景中去。

  看完表演,我们又排队吃起了当地有名的长桌宴。几十张长桌摆成数百平方的圆形,首尾相接,上面摆满了当地苗族的风味美食,数百个人伫立桌边,数百只手上下翻动,蔚为壮观。

  一看一吃,真乃视觉与味觉的饕餮大餐也。

  是晚,我们就住在了村寨中的吊脚楼里,体验了一把苗族同胞的真实感觉。

  第二日早上,我们到村口边的小吃摊去买村民手工打制的糯米糍粑做早点,每人几块钱的小生意,那个摊主非要分给她的邻摊去做一半,和谐的邻里、古朴的民风由此可见一斑。(文/图 杨建平)

  • 相关阅读
  • 诗意杏花村

      擎一柄雨伞,入园,我们把尘世的喧嚣抛在墙外。在这“天下第一诗村”里,我极力迈出诗意的脚步,踏上杜牧曾经走过的麻石道。道旁浅枝深木,俱翠绿披身,浓郁葱茏;隐现不明的小溪,潺潺有声,诗意地流...

    时间:04-25
  • 滔河三月

      拐过黄家垭那个山嘴儿,一汪碧波荡漾在视野里。柳梢吐翠的时候,那湾河水绿汪汪一片,虽无千帆竞渡壮观景象,倒也让人心境明亮无限快乐。  这就是滔河。三月的滔河。  距我家老宅七里地的这条河流,发源于白...

    时间:04-25
  • 六尺岭石韵

      想不到会以这种方式亲近这座神秘的大山。我一路呕吐着,在缓缓行进的北京现代里,一次又一次向牛背梁俯首,类似于朝圣者的顶礼膜拜。  山岚一层层被山路剥开,灰色的天幕里,牛背梁亮出了它冬日苍黑色的脊背,...

    时间:04-25
  • 结婚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还是个流鼻涕小娃的时候,我们村子景老大结婚。那是一个冬日的早晨,我还幸福地沉浸在热被窝里,突然听到一挂鞭炮、一阵锣鼓响,急忙蹬了鞋子出来,正疑惑离过年尚早呢,却见一窝人于锣鼓...

    时间:04-25
  • 油印的墨香

      夜读钟淑河先生《小西门集》,一篇《油印的回忆》让人回味不尽。钟先生回忆八年抗战中油印机的火热,上世纪四十年代上初中开运动会办油印特刊,五十年代失业以刻钢板为生,解放前夕搞学生运动刻印传单,先父学堂...

    时间:04-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