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锋
“我爱文学,也不知道实现这个梦有多遥远,10年,20年或是30年。或许这个梦想在我身上实现不了,若我能让更多有文学梦想的人不断地坚持,也算是梦想的实现。”——— 于国良的梦想宣言
于国良,一位与著名作家贾平凹同乡的文化打工者,为了痴爱的文学,18岁那年,从陕西丹凤县远走他乡,在文学梦的道路上艰难行走,一走就是24年。
情系“乡音” 打工创办文学沙龙
与于国良结识缘自文学,因为于国良身上有着和笔者相似的经历,同属打工一族,吃的是“文字饭”,所以闲时常聚畅谈工作和生活,文学和梦想。“只要有一口饭吃,文学公益这条路,我仍要努力地走下去。”那次闲谈,于国良向笔者介绍他的乡音公益书屋和文学创作。
于国良说,起初在西安创办文学沙龙,是为了却自己从小热爱文学的心愿。中学毕业后,他在老家丹凤县当过小学代课教师,基本圆了自己想吃“文字饭”的梦。可是,由于工资低,根本无法买自己喜欢的书籍。于是,1990年,18岁的他来到西安打工,先后在工地拉过砖块,在火车站蹬过人力三轮车,还在蔬菜批发市场卖过菜。尽管比当老师辛苦很多,可是挣的钱还是不多。后来,在哥哥的再三劝说下,于国良回到丹凤学习裁缝手艺。半年后,于国良再次来到西安,在当时的李家村服装城找到了活。闲暇之余,仍然书不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