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克劳塞维茨和他的《战争论》

2010-03-16 11:18:05

来源:

  克劳塞维茨还深刻地揭示了精神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克劳塞维茨批驳了那些忽视精神因素并把它排除在战争理论之外的庸俗看法,指出战争就是“双方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通过物质力量进行的一种较量”(第一卷第101页)。在战争中,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相互作用,又相互助长,是“不可能象用化学方法分析合金那样把它们分解开的”。克劳塞维茨并且强调:物质力量只有在精神力量的鼓舞和充实下才能发挥作用,精神力量能够“使物质力量具有生命力”,“在战斗过程中,精神力量的损失是决定胜负的主要原因”。(第一卷第257页)克劳塞维茨揭示的精神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对当时军事理论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对民众战争也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民众战争是增强对敌斗争的重要手段,在这种战争中人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说:“一般说来,善于运用民众战争这一手段的国家会比那些轻视民众战争的国家占有相对的优势。”(第二卷第671页)由于人民参加了战争,于是战争获得了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性质,“战争要素从一切因袭守旧的桎梏中解脱出来,爆发出全部自然的力量”(第三卷第876页),带来了令人惊叹的成果。

  克劳塞维茨在研究军事理论及其组成部分——战略学和战术学方面,反对军事学术中存在着“永恒的原则”。他指出,“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战争”,而各个时代又有“自己的理论”(第三卷第877页)。这说明了战争理论要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同时他认为理论的作用只应当是为指挥官提供思考问题的线索,不能作为代数公式到处套用;理论只能面向经验,根据战史提供的战例进行研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克劳塞维茨强调对军事理论必须具有批判的态度。他说:“如果认为理论能够把每一个抽象的真理都包括在内,批判的任务只是看看具体情况是否符合相应的法则,那也是一种幻想。如果规定,在批判时决不能侵犯神圣的理论,这就会是可笑的书呆子的作法。”(第一卷第146页)在论述战争的目的时,克劳塞维茨认为消灭敌人军队和保存自己军队是相辅相成的,是相互影响的,它们是“同一意图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但是他强调,“用流血方式解决危机,即消灭敌人军队,这一企图是战争的长子”(第一卷第64页)。在论述攻防关系时,他认为防御和进攻是整体中的两个要素,而不是孤立的两部分,它们是互相渗透,互为作用的,战争中“没有不带防御因素的进攻,而防御也照样包含着进攻的因素”。但是,克劳塞维茨强调防御是“一种较强的作战形式”,认为防御比进攻容易,它可以充分利用时机和有利地形,可以运用各种手段和抵抗方式。这种看法固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从战争的全局来看,进攻是消灭敌人的主要手段,是主要的;防御是消灭敌人的辅助手段和作为保存自己的一种手段,是第二位的。当然,克劳塞维茨在强调防御是较强的作战形式时,是坚决反对消极防御的。他说:“只有在力量弱小而需要运用这种形式时,才不得不运用它。一旦力量强大到足以达到积极的目的时,就应该立即放弃它”(第二卷第477页),“迅速而猛烈地转入进攻(这是闪闪发光的复仇利剑)是防御的最光采的部分”。(第二卷第495页)克劳塞维茨在资产阶级军事科学中第一个明确制定了交战和战局以至整个战争的实施原则,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克劳塞维茨虽然能够把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运用于战争理论的研究,并得出一些正确看法,但他毕竟是一个资产阶级军事学家,一个唯心主义者,他的许多观点不能不受到阶级局限性的影响,他的辩证法是不彻底的,有些观点甚至是相互矛盾的。例如论述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时,他把政治理解为政府或国家的对外关系,把政治看作是“整个社会的一切利益的代表”。他不了解任何政治和任何战争都渊源于经济,渊源于生产方式,渊源于社会制度,不懂得战争的社会性质和阶级本质,因此在论述具体战争时也就无法阐明战争的正义和非正义的性质。又如,他看到了物质力量和精神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看到了人在战争中的作用,看到了实践是真理的来源,但是,他又过分夸大统帅的作用,否认军事发展上存在的规律性,并断言战争是充满偶然性的领域和不确实性的领域,一切都必须靠天才来解决。这些显然是不正确的。

  • 相关阅读
  • 沙元森:解决民生难题靠的不只是钱

      今年的两会继续热议民生,住房、医疗、教育等仍然是需要攻坚的难题。一谈民生,不可避免地就要说到经济问题。不搞好经济建设,拿不出钱,确实很难解决民生难题,但民生问题绝不只是钱的问题。  民政部社会福利...

    时间:03-17
  • 三十年前的月亮

      文:苏七七   出处:声色笔记 2004年4月  “……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时间:03-17
  • 日本学者笔下的秋瑾:曾与留日的鲁迅发生冲突

      国人对近代反清女豪秋瑾之名并不陌生,不过对于她那“秋风秋雨秋煞人”的英姿从何而来,又从何而落,却未必十分清楚。198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过杭州学者郑云山教授的《秋瑾》一书,堪称中国大陆学...

    时间:03-17
  • 日本人的小理想

      日本孩子在料理教室学做饭  研究日本文化的著作《菊与刀》指出:日本人最重视的是“各得其所,各安其分”,并借此得到尊严与安全感。  有人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通俗的解释,就是农夫的儿子在认定自己今...

    时间:03-17
  • 任何时代都需幻想

      有些话题怎么也绕不开。比如,《哈利·波特》。  10月28日,《哈利·波特》系列结局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文版在全国同步发行,然而引起我们关注的,却不是它的销售成绩又是如何的惊...

    时间:03-17
  • 人为什么要不停行走

      爱默生说:旅行是傻瓜的天堂。看看国内“五一”和“十一”出游的盛况,真感慨爱默生的先见之明。如今,“今天你旅行了吗”俨然成为一句时髦话语。当一本赫然标着“旅行&rdqu...

    时间:03-17
  • 人生是一种态度

      文:余明阳   出处:文汇读书周报 2008年3月  潘肖珏教授在中国公关界中一直被称为“才女”,她思维缜密、口才出众、创意无限、亲和力强。2005年,她不幸患上了癌症,但患病后的她,依然自信、活...

    时间:03-17
  • 驱魔人最后的学徒

      约瑟夫·德拉尼:退休教师,目前和他的妻子,还有三个孩子,六个孙子生活在英国的兰开夏郡。《最后的学徒》一出版即被兰登书屋看中,于2004年7月首次发行,不到半年就销售了15万册。目前,英国已于2005年发...

    时间:03-17
  • 且看文学的孔子又如何

      "孔子"近来颇为流行。新上映的电影《孔子》中明星云集,将中华民族的圣人请入银屏,以充满大众文化气息的形式演绎一段中国人心中近乎神圣的故事;同名小说也已经出版,长达60万字、486页的大部头著作,无疑暗含了...

    时间:03-17
  • 潘洪其:农民不能选崔永元当代表是制度的遗憾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就城乡差距过大等问题发表了大胆犀利的批评意见。有作者设想,崔永元如果投身某个以农民为主的选区,农民一定愿意选他担任人大代表,他就可以代表农民向所有加大城...

    时间:03-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