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童瑜 出处:文汇读书周报 2007年9月
昔日,齐桓公田午设立稷下学宫,至齐宣王时呈鼎盛之势,孟子、荀子、宋钘、尹文、慎到、邹衍、田骈、淳于髡等各学派大家曾先后在此著书讲学,彼此切磋辩难,形成诸子百家竞相争鸣和学术文化交流碰撞的局面,掀起了战国时期思想界的大波澜,形成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源泉之一。
在当前的时政舞台,大国崛起的话题如同巨石投进湖心引发政界、学界的巨大反响,迅速形成为一场席卷全国的大讨论,国民为之瞩目与热血沸腾。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论剑——新视野下的中国大战略》(贾立政主编)一书即为这场社会各界精英的思想论战结集,涵括《大国之路与中国崛起》《大国方略与改革动力》《大国时代与幸福工程》系列三册。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开卷即如同走入世界强国的发家史,专家、学者、高官们有理有据地深入解析其崛起的秘诀,为普通如我们开启一扇了解中国未来规划性走向的大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袁明、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阎学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阮宗泽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纷纷为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不遗余力地出谋划策。这是国内一流专家们在相互对话与交流,丛书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接触高端的平台,在阅读中我们也能与顶尖学者们进行思想的对话。
“不隐善,不讳恶”,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劲势为我们所津津乐道,丛书中的专家、学者、高官们则将我国现存的潜在问题揭示出来,给政府敲响的警钟似乎也在我们的心中回响。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系教授赵彦云就提出高增长率并不代表强竞争力,指明“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高端产品等并没有掌握在中国企业手中”。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韩保江则提出消费需求不足、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不平衡发展、经济体制不完善以及廉价劳动力供给能力下降等“六大瓶颈”因素制约着经济增长。自然,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这些切实的建议与改进措施为以后的改革起着方向性作用。
专家、学者、高官们过去通常站在国家战略及政策的层面上高瞻远瞩,而如今他们的视点也同时落实在一些日常的切实问题方面,不仅密切关注百姓们的住房问题,而且将“幸福指数”作为衡量指标提上日程。此外,对于社会人群中普遍存在的压力问题,《不能改变环境,但我们能改变自己》《社会变迁时期的解压模式》等篇章还对如何解压纷纷支招。
曾几何时,百年屈辱的中国近代史是国人心底抹不去的一道伤痕,今朝泱泱大国崛起之论,迥异于开放初期的妄自菲薄,亦不同于大跃进时期坐井观天式的妄自尊大,街头巷尾的民众在提及国际时局时的腰板儿也挺直起来了,民族自豪感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重新回到国人心中。
大国崛起哉?居安思危乎?譬如两千年前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再现,既充当政府的智囊团与咨询部,又作为社会问题的学术性研究,出谋划策,群策群力,不仅针砭时弊,而且提出救治良方。概而论之,《论剑》这套书,专家、学者、高官们的话题自然并非一致,然内容在看似零散中有其内在的逻辑严密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探索世界强国各自的强盛富民之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揭密中国实施政策之根本始由;实事求是,透视中国社会之真实境况。欲了解中国社会的真实现状与未来走向,想必有识的读者会从专家、学者、高官们思想的对话与碰撞中找寻到属于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