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火炬照耀下的大国

2010-06-04 09:52:20

来源:大众书评网

  读着《百城记》的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竟有一点70年代初期一群从各地下乡、参军回到城市过年的青年,相聚时交流各地经历的味道。不过那时的中国,能给人们一个什么样的的总体印象呢,不管怎么总结,我想,总归不能不包括这样一条,那就是口号与现实之间的巨大的反差。而2008年的中国给了人们一个什么样的总体印象呢?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到一个发展极不均衡的国家,在经过相当猛烈,时而显得相当粗糙的经济变迁之后,已经开始从民间,也就是说自下而上地,积累着一种秀气劲了?

  这种秀气劲,就是那种从众多小人物的言谈举止和众多小地方的风情景象中体现出来的绝不安于,也不可能再安于现状的个性——尽管作为一个社会,作者们也看到了那些“润土”般的例外。作者们让读者感到,尽管人们的奋斗仍然是笨手笨脚的,或许做错了梦,还走错了路,但那些起伏,那些失误,人们并不是没有认识到。拿自己跟过去比,跟别人比,跟别的地方比,已成为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这也就说明了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正在蓄积着更大的能力去追求一种既充满活力也洋溢个性的生活。

  一个社会的秀气劲,并不仅仅像上海外滩、北京CBD、香港维多利亚港湾那样的强悍上升的风景线——那是力量的象征,或者资金的体现;这种秀气劲只能从细微之处才能够显示出来。就像是奥运火炬上的祥云图案,是从很多很细微的地方透出来的精致,以及从中好像能一层一层剥出来文化和精神。奥运会能作为这样一个从强悍到精致的转变的里程碑吗?2008年能作为中国人向自己头顶的改革开放的火炬镶上一个祥云花边的开始吗?这样的一个转变,难道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50、60年代到80、90年代出生的众多公民的企盼吗?

  诚然,一个社会从革命时期的暴风骤雨向发展中精致管理过度,并不是一件很快就能完成的过程。革命和民族复兴尚且经历千辛万苦,而多姿多彩的经营和发展(或追求精致)更是永无止境的一件事。用一种西化的说法,就是无论你怎样绞尽脑汁也不足为过。

  所以,做好任何事都难,仅从本书的策划和制作上,就能看得很清楚。本来,《百城记》的构思挺好,可是将百城“一视同仁”恐怕也大可不必。对些重要些的城市,为什么不稍微下点功夫多写点呢(比如由两个人各写一篇)?不管怎么说,在一本220多页的书里,仅用区区两页描写上海,让读者总想问作者们:“都说‘叫我如何不想她’,但你们几位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作为记者,责任是说话,总不能回答“没法说”,是不?

  再有,既然几位都具有丰富的网络经验,为什么就那么放任书的视觉印象呢?本来,倘若再花点功夫(或成本),让文章和带颜色的照片和特写照片(如被采访者)穿插起来,岂不更好?这本书放在手上,即便考虑到价格因素,还是显得有些糙了。还有就是在作者们自己摆的那些图片里,时不常地还是留着那种只见高楼大厦不见人的叫人讨厌的倾向。人们难道仅仅会因为某个城市的风景线而羡慕它么?高楼林立的“曼哈顿化”被发达国家的知识分子视为“现代化的通病”加以批驳,认为是“boring”(乏味)。我想,我们至少也不必像地产商那样热衷于所谓的地标工程——除非一个建筑的确代表了一个艺术的境界。

  不过作为旨在报道社会变迁的一个项目,本书的缺陷,并不在于它毕竟是记者写的东西,无论如何也无法替代严谨的学术。但有些篇章,总显得背景的交待太少了一些。好像各位记者在报道每一个城市之前,手头掌握的材料还是有限,这个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应该是不太难解决的(比如找个实习大学生帮一把)。既然是要观察社会、记录变迁,有时把一些数据画龙点睛式地与具象的描述配合一道,还是能起到很好效果的。

  • 相关阅读
  • 中国式的爱情

      爱与美永恒存在,并不因为战乱与恶人的阻隔减少半分,也只有在不断追求爱与美的过程中,人的灵魂才能获得永生。  单从书名来看,《此情可待》明显是一部讲述古典爱情的传统小说。很难想见,对于新新人类来说,...

    时间:06-04
  • 创业之道,背水一战

      创业者是什么样的人?大前研一认为应该是“那些拥有自我价值观,自主自觉地向前看的人。”  无论每次买多少本书,付款前我其实已经把每一本都浏览过了。那为什么还要买它们呢?这就是阅读的乐趣和价...

    时间:06-04
  • “中国式清官”仇和

      在这社会,清官政治、强人政治从来是靠不住的,只有民主与法治才能保证长效、可持续发展。  近代以降,史官逐渐被记者所代替,很多新闻人主观上并无这样的自觉,客观上却以自己的笔记录了亲历亲闻的历史。记者...

    时间:06-04
  • 《今天》惦念昨天

      昨天不是因为它被承认而有意义,恰恰是因为它本身含藏丰厚而有意义。  1978年,《今天》杂志诞生。我不确知时隔三十年,我们是否清晰《今天》的意义。在当下缅怀抑或悼念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氛围的情绪下,很有...

    时间:06-04
  • 理想主义的趋势

      世人谓我尖锐,许多人以为我的尖刀是戳向他人,戳向我的敌人,但其实,同时也戳向自己,我是我自己最大的敌人。  上了一学期日本文学,想想,必须给学生放一部片子:《华之乱》。片子很长,时间少,为了放它,...

    时间:06-04
  • 一部有关遮蔽的故事

      “三寸金莲”,一个听似无比美妙的词,然而封建时代的妇女却受尽其害,也因此,缠足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一大陋习。  对于21世纪的年轻读者来说,“缠足”是一个久远而陌生的故事。对于历史学...

    时间:06-04
  • “失落童年”的产物

      在一个人的孩提时代,总有那么一个时刻:大门敞开了,前途随之踏进了门槛。  当《布赖顿棒糖》出版的时候,格雷厄姆·格林的好友、作家伊夫林·沃评这样论说,本书“所刻画的彻底堕落的年轻人...

    时间:06-04
  • 揭秘雷曼破产之因

      对于很多人来说,雷曼兄弟并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归属,他们分享雷曼的光荣,雷曼寄托了他们的梦想,在别了雷曼兄弟后,那些光荣和梦想又何去何从?  2008年的世界头等大事便是次贷危机引发的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

    时间:06-04
  • 小官阶,大制度

      一本给一般读者的关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官阶与政治制度演化的普及性读本。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阎步克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政治文化史,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官阶制度的研究,可...

    时间:06-04
  • 将军性格与战争的关系

      违背战争的规律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缺失战争需要的性格是军队的缺陷,我们决不希望当战争打响之时,当将士血洒疆场,才去做早就应该做好的工作。  美国人斯坦利·赫什森所著的《一个军人的一生·...

    时间:06-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