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白牙》的标题指的是不分肤色和信仰的人类的牙齿,而不是杰克·伦敦笔下猛兽的犬齿。只要世界还在不断地引发失望,小说中的故事就会一代一代重复。
现在并不是70年前那个多卷本大部头小说盛行的年代。 《白牙》(WhiteTeeth)这本小说的篇幅也不算很长,却无法掩盖查蒂·史密斯的雄心壮志:她真正想写的,是一部关于20世纪英国移民世界的史诗小说或者长河小说。《白牙》仅仅是一部处女作,查蒂·史密斯也许还没作好充分准备,但从这本小说里我们已经看到了一幅缩微版的20世纪画卷,足以展示作者广博的智力、独特的视角和宏伟的内心世界。
作者选定了贯穿20世纪的5个年代来铺开故事。5个年代发生的故事背后都有代表性意义的时代背景。1907年牙买加大地震,背景是大英帝国开始走向衰落(第一个赶来提供救援的竟不是威震世界的帝国海军,而是几艘美国军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们在战场上相遇;1975年,嬉皮士和摇滚乐盛行的年代,老一代人已落伍,新一代人刚出生;1984年是回归保守和继续变革并存的年代,老一代人日见衰老却仍心有不甘,新一代人开始成长;1992年冷战结束后,将要成年的新一代人在与父母的对抗和光怪陆离的社会中自寻出路。
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是伦敦两个移民家族的荒诞故事。黑人女子克拉拉是牙买加后裔。她长寿的外祖母和在牙买加大地震中出生的母亲,都是死抱圣经条文、坚信世界末日的耶和华见证人会教徒。为了摆脱这种家传的宗教骚扰,她匆忙结婚,对象是比她年长30岁的离异白人阿吉。阿吉一生随波逐流无所作为,唯一的朋友是二战战友萨马德。战争中羞于启齿的秘密把这两个毫无相似之处的人联系在一起。萨马德是孟加拉移民,出身传统家族,受过良好教育,娶了一个家族指定的妻子。在英国他却找不到工作,一大把年纪还只能靠端盘子维持生计,每天沉溺于对伟大的曾祖父的幻想(他的曾祖据说就是在1857年印度革命中打响第一枪的大兵潘迪),现实生活中唯一的愿望是把双胞胎儿子培养成正统穆斯林。萨马德的长子马吉德被送回孟加拉接受传统教育,却一直向往西方文明。次子迈勒特从小看好莱坞的黑帮电影长大,成为伦敦街头著名的小混混。他拥有愤青的内心,后来皈依伊斯兰教,但却不是他老爹所希望的正统信仰而是极端组织。阿吉的女儿艾丽先后追求爱情和学业上的成功都没有得到,最终她打算回牙买加去寻根……
种族、信仰、战争、历史、文化、家庭、友谊和爱情,几乎世上所有重大问题都在北伦敦这两个不起眼的贫寒家庭中上演。看似荒诞不经,却真实得无法回避。
饱受重大问题折磨的两个家庭中,充斥着无休无止的争吵和对抗,每个成员都不能幸免。克拉拉为宗教问题和母亲翻脸;萨马德为他曾祖的名誉与阿吉争论了一辈子,和他老婆则以拳脚解决问题;他老婆以言语尖酸刻薄远近闻名;艾丽痴心迷恋迈特勒却得不到回应,因为要自选前途而离家出走;迈勒特则和所有人都过不去:他厌烦父亲高调连篇、装腔作势,把负责辅导他和艾丽的犹太家庭当成避难所却打心眼里不喜欢他们,痛恨白人却专挑白人清教徒女孩上床,不愿见他的双胞胎哥哥,最后决心刺杀他眼中堕落的西方文明象征——一个研究基因改造的遗传学家(也是他辅导家庭的男主人)。人人都在坚持些什么,人人心里都充满莫名的愤怒,人人都与世界格格不入。活活应验了萨特的名言:他人是地狱。
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重大的世界性问题,让每个角色都陷入一团乱麻无法自拔,也许只有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稍理出点头绪。在小说的结尾部分,决心执行刺杀任务的迈勒特抽过大麻后,怀揣手枪踉跄走过作为大英帝国象征的特拉法尔加广场。在一条长椅上,他找到了他父亲从前刻下的字迹。这字迹是这个广场上的另外一个象征:是他父亲,也是几乎所有人内心深处的追求——人人都渴望在这个国家或者世界上留下自己的印记。在一个衰落的老大帝国里,作为殖民时代后遗症的移民,这样的追求显得尤为突出。拨开枝叶蔓生的种族、信仰、历史问题和家庭纷争,这些字迹似乎才是最真实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