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未来世界是垃圾做的

2010-06-04 10:59:08

来源:大众书评网

  “垃圾问题,将会超出能源问题,成为未来世界最主要的问题。即使能源危机能够解决,垃圾问题仍然无法解决。”田松在他的文集《有限地球时代的怀疑论——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吗》中,试图对现代化进行全面“清算”。 几年前一个和煦的春夜,我、田松和一群朋友在南京夫子庙一带散步,走过一座小桥,田松忽然记起多年前自己在这座城市的一段恋情,顿时悲从中来,就坐倒在桥的人行道上,哭泣起来。

  我们非常吃惊,同行的一男一女两位博士生上前劝慰,却怎么也搀扶不起,大家只好听任田松哭倒在地,虽行人驻足围观也顾不得了。田松就是这样一个性情中人。

  就我所知,田松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拥有科学技术史专业(理学)和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的人(拥有另外两种博士学位的,当然还有人在,我至少接触过两个)。他是学物理出身,当过报纸编辑——他自称那几年是他作为“文学青年”的时代,在高校教过书,给央视做过一段时间节目策划,转悠了一大圈之后,再次发奋求学,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同时攻读两个博士学位,而且竟然在三年之内一举拿下。

  田松经常留着胡子,穿着中式服装。看上去外貌粗犷,但对待朋友却很细心,甚至可以说相当温柔。他又生性喜欢那些带有浪漫、冒险甚至离经叛道色彩的事情,所以身边的美丽女友经常变换。

  田松喜欢的事情之一,是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跑。有一阵子他老往纳西族生活的丽江地区跑,结果就出了他的在博士论文基础上写成的专着《神灵世界的余韵——纳西族:一个古老民族的变迁》。还有一阵子他往摩梭人居住的泸沽湖地区跑,就给他的理论“未来世界是垃圾做的”找到了一个生动例证。

  田松的学术观点非常激进,被一些人认为是“反科学”、“反现代化”。他认为如今的科学技术发展得太快,已经变得相当危险了,所以鼓吹“让我们停下来,唱一支歌儿吧”。他还认为“过去科学是神学的婢女,现在科学是资本的帮凶”。至于我们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这种关系未来的展望,田松都抱持非常悲观的态度,他的名言之一就是:“未来世界是垃圾做的”。

  田松引用《熵》的作者里夫金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能量总是从能用的变成不能用的,物质总是从可用的变成不可用的”。在田松看来,“在全球化的物资和能量转化链中,低熵状态的原始森林、矿藏、天然水体,最终必然变成高熵状态的垃圾场。垃圾,是一切物资和能量无可逃脱的宿命。”

  当然,我们可以期望对垃圾进行分解,科学向我们许诺可以“废物利用”,然而这虽在一定的程度可以实现,但对垃圾的处理只能是有限的,必然有一定比例的垃圾不能回收,不能再利用。这部分垃圾日积月累,最后的归宿在何处呢?

  而与此同时, 越是现代化的地区,产生垃圾的能力越强,垃圾总额就越大。田松预言:“垃圾问题,将会超出能源问题,成为未来世界最主要的问题。即使能源危机能够解决,垃圾问题仍然无法解决。因为输入越强大的能量,会产生越多的垃圾。”他甚至预言:“未来的大规模战争,将不是为了到别的地方抢什么东西回来,而是要把垃圾送出去!”而我们疯狂地、争先恐后地奔向现代化,其实“只是使世界更快地铺满垃圾”。所以“未来世界是垃圾做的”。

  脑子里回荡着如此悲观的念头,田松徜徉在因“走婚”习俗而名闻遐迩的泸沽湖边。他想证实一下,在这个原本美丽平静的“旅游地区”,因络绎不绝的外地游客而必然会大量产生的垃圾,是不是正在形成问题?结果他发现了一处相当隐秘的山沟,原来当地人长年累月将游客所产生的垃圾倾倒在其中——这其实就是我们大城市周围无数垃圾填埋场的翻版。这些填满山沟的垃圾,已经臭气熏天并开始污染当地的水源和环境。田松的这个发现,对当地人来说也许是很煞风景的,更何况后来中央电视台闻讯也前去拍摄报道了。那些对科学和现代化依然充满信心的人,或许会认为这只是因为当地人未能“科学地”处理垃圾而已,只要采用大城市处理垃圾的“科学”方法,问题就可以解决。但是在田松看来,此事正是关于他“未来世界是垃圾做的”这一预言的例证。

  • 相关阅读
  • 中国式的爱情

      爱与美永恒存在,并不因为战乱与恶人的阻隔减少半分,也只有在不断追求爱与美的过程中,人的灵魂才能获得永生。  单从书名来看,《此情可待》明显是一部讲述古典爱情的传统小说。很难想见,对于新新人类来说,...

    时间:06-04
  • 创业之道,背水一战

      创业者是什么样的人?大前研一认为应该是“那些拥有自我价值观,自主自觉地向前看的人。”  无论每次买多少本书,付款前我其实已经把每一本都浏览过了。那为什么还要买它们呢?这就是阅读的乐趣和价...

    时间:06-04
  • “中国式清官”仇和

      在这社会,清官政治、强人政治从来是靠不住的,只有民主与法治才能保证长效、可持续发展。  近代以降,史官逐渐被记者所代替,很多新闻人主观上并无这样的自觉,客观上却以自己的笔记录了亲历亲闻的历史。记者...

    时间:06-04
  • 《今天》惦念昨天

      昨天不是因为它被承认而有意义,恰恰是因为它本身含藏丰厚而有意义。  1978年,《今天》杂志诞生。我不确知时隔三十年,我们是否清晰《今天》的意义。在当下缅怀抑或悼念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氛围的情绪下,很有...

    时间:06-04
  • 理想主义的趋势

      世人谓我尖锐,许多人以为我的尖刀是戳向他人,戳向我的敌人,但其实,同时也戳向自己,我是我自己最大的敌人。  上了一学期日本文学,想想,必须给学生放一部片子:《华之乱》。片子很长,时间少,为了放它,...

    时间:06-04
  • 一部有关遮蔽的故事

      “三寸金莲”,一个听似无比美妙的词,然而封建时代的妇女却受尽其害,也因此,缠足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一大陋习。  对于21世纪的年轻读者来说,“缠足”是一个久远而陌生的故事。对于历史学...

    时间:06-04
  • “失落童年”的产物

      在一个人的孩提时代,总有那么一个时刻:大门敞开了,前途随之踏进了门槛。  当《布赖顿棒糖》出版的时候,格雷厄姆·格林的好友、作家伊夫林·沃评这样论说,本书“所刻画的彻底堕落的年轻人...

    时间:06-04
  • 揭秘雷曼破产之因

      对于很多人来说,雷曼兄弟并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归属,他们分享雷曼的光荣,雷曼寄托了他们的梦想,在别了雷曼兄弟后,那些光荣和梦想又何去何从?  2008年的世界头等大事便是次贷危机引发的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

    时间:06-04
  • 小官阶,大制度

      一本给一般读者的关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官阶与政治制度演化的普及性读本。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阎步克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政治文化史,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官阶制度的研究,可...

    时间:06-04
  • 将军性格与战争的关系

      违背战争的规律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缺失战争需要的性格是军队的缺陷,我们决不希望当战争打响之时,当将士血洒疆场,才去做早就应该做好的工作。  美国人斯坦利·赫什森所著的《一个军人的一生·...

    时间:06-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