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不为来生修,只为今生遇

2010-06-04 11:04:10

来源:大众书评网

  我们常说起《诗经》里,"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的美好了。这八个字,真真是这本书的所在了。

  如果我们年迈,大脑深处的记忆突然消逝,我们不记得我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爱过的人,恨过的心,我们只能缓慢的辨认周围的一草一物,有时不知哪些是见过的,哪些没有见过。我们只能怀着熟悉又陌生的心态去辨认它们/他们。有时,物质的单纯让我们开怀大笑,有时,他人和善的面庞会让我们觉得有趣;还有时,人们面庞偶然性的愤怒和不快,又会轰然把我们击中,我们会变脸,吓坏了,躲起来,喃喃自语,或逃走。我们说不出不安全的原因,或者安全的原因,我们退回最原始的状态,笑一笑,依偎着某人,或者,哭了,逃到不知道的地方去。更糟糕的是,我们还会大小便失禁,我们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去往哪里。

  这种老年痴呆的状态,医学术语叫阿兹海默症。有天,我在手机里翻找一个朋友的号码,几百个电话号码,来回从A翻到Z,从Z到A,就是不记得对方的名字。我努力了好几次,还是没找到。人很恐慌,记忆力已经退到了四行仓库的位置了,再不反击,再过几十年,我会不会也成为一名阿兹海默患者?记忆力消逝,不会穿衣,走路缓慢、易流泪、妄想、躁动不安……

  那时,谁会在你身边?或者,那时,谁在你身边已经不重要了。

  看了《当贝利遇到艾丽斯》的书和碟,心中对人性生了很多暖意。人到中年的怀疑、阴郁的想法和心态,被一名老者的浑厚的笔触和温暖的胸膛,暂时性荡漾开。

  作者是牛津大学的文学教授约翰o贝利,英国文学评论家和小说家,曾任布克文学奖主席。妻子是艾丽斯o默多克(IrisMurdoch),曾被英国人称为"金脑子",是英国版本的西蒙娜o波伏瓦,她从34岁开始写小说,写到80岁,写了27部小说,其中拿过布克文学奖。她一生只有一次婚姻,嫁给了贝利。这种一辈子的婚姻,总是因为时间的分量,让我们这些外人把它神秘化、浪漫化。又因为我到了中年这种怀疑主义阶段,会时不时对这类鸳鸯派婚姻抱以贬抑的心态。

  1999年,艾丽斯去世。去世前差不多10年,她患上了阿兹海默氏症。以前,艾丽斯每天早晨9点开始在自己的书房写作,贝利则躺在床上敲自己的打字机。几十年了,他们在自己凌乱的家中,各自为营,每个人都有自己强大的内心世界。他不看她的小说,只在出版后才阅读。她经常世界各地飞来飞去,他们的婚姻如他所说,电话婚姻。更多时候,他觉得这种孤独很好,婚姻中的孤独,犹如一个人外出散步。他同情、体恤她,她一直在自己内心孤独的世界里航行、写字。他比她小6岁,像个过于早熟的弟弟,一直看着那个受内心煎熬的姐姐在文字中挣扎。我们常说起《诗经》里,"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的美好了。这八个字,真真是这本书的所在了。

  艾丽斯是学院派气质的女人。贝利比她小6岁,认识她时才28岁。他的爱,总是带着忠厚男人的理想主义和包容姿态。艾丽斯有过很多他并不知道的过去,他老老实实在书中写自己那么从未曾碰面的敌人们的生存状态,他也友好的记述了一次1女2男午餐的转折性场景。他是个未曾见过人性大世面的牛津大学讲师,他最宝贵的是一个朴质、自然、温润、忠诚的心。艾丽斯嫁给了他。他看护了她43年。

  艾丽斯生命中,不知道有多少个男人。她在牛津大学女子学院里是佼佼者,有很多女性爱慕者,贝利甚至怀疑她年少时也和女人轻狂过。艾丽斯曾和诗人法郎士o斯坦纳谈过恋爱,后者死于心脏病。更重要的是,她碰到生命里一个可怕的巫师情人--卡内蒂。这位198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犹太剧作家,是她的梦魇,也是她的大部分灵感和激情所在。

  去世前,卡内蒂在第4本回忆录里,把自己的黑暗放大到最大,他嘲讽这个相貌拘谨、腿很粗的情人,嘲笑对方不用自己施展任何法术,就自动脱衣,象尸体一样躺在床上;他嘲笑她的写作恶劣,实在不值一提。关于艾丽斯的一切似乎都不值一提,这个年迈她14岁的大师唯一对这位性门徒和写作门徒满意的地方是:她喜欢听我讲话,不过,她之所以愿意倾听主要也是为了以后贩卖我的思想。这就是三年的情人关系。恶毒啊,你的名字叫男人。

  • 相关阅读
  • 中国式的爱情

      爱与美永恒存在,并不因为战乱与恶人的阻隔减少半分,也只有在不断追求爱与美的过程中,人的灵魂才能获得永生。  单从书名来看,《此情可待》明显是一部讲述古典爱情的传统小说。很难想见,对于新新人类来说,...

    时间:06-04
  • 创业之道,背水一战

      创业者是什么样的人?大前研一认为应该是“那些拥有自我价值观,自主自觉地向前看的人。”  无论每次买多少本书,付款前我其实已经把每一本都浏览过了。那为什么还要买它们呢?这就是阅读的乐趣和价...

    时间:06-04
  • “中国式清官”仇和

      在这社会,清官政治、强人政治从来是靠不住的,只有民主与法治才能保证长效、可持续发展。  近代以降,史官逐渐被记者所代替,很多新闻人主观上并无这样的自觉,客观上却以自己的笔记录了亲历亲闻的历史。记者...

    时间:06-04
  • 《今天》惦念昨天

      昨天不是因为它被承认而有意义,恰恰是因为它本身含藏丰厚而有意义。  1978年,《今天》杂志诞生。我不确知时隔三十年,我们是否清晰《今天》的意义。在当下缅怀抑或悼念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氛围的情绪下,很有...

    时间:06-04
  • 理想主义的趋势

      世人谓我尖锐,许多人以为我的尖刀是戳向他人,戳向我的敌人,但其实,同时也戳向自己,我是我自己最大的敌人。  上了一学期日本文学,想想,必须给学生放一部片子:《华之乱》。片子很长,时间少,为了放它,...

    时间:06-04
  • 一部有关遮蔽的故事

      “三寸金莲”,一个听似无比美妙的词,然而封建时代的妇女却受尽其害,也因此,缠足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一大陋习。  对于21世纪的年轻读者来说,“缠足”是一个久远而陌生的故事。对于历史学...

    时间:06-04
  • “失落童年”的产物

      在一个人的孩提时代,总有那么一个时刻:大门敞开了,前途随之踏进了门槛。  当《布赖顿棒糖》出版的时候,格雷厄姆·格林的好友、作家伊夫林·沃评这样论说,本书“所刻画的彻底堕落的年轻人...

    时间:06-04
  • 揭秘雷曼破产之因

      对于很多人来说,雷曼兄弟并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归属,他们分享雷曼的光荣,雷曼寄托了他们的梦想,在别了雷曼兄弟后,那些光荣和梦想又何去何从?  2008年的世界头等大事便是次贷危机引发的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

    时间:06-04
  • 小官阶,大制度

      一本给一般读者的关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官阶与政治制度演化的普及性读本。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阎步克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政治文化史,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官阶制度的研究,可...

    时间:06-04
  • 将军性格与战争的关系

      违背战争的规律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缺失战争需要的性格是军队的缺陷,我们决不希望当战争打响之时,当将士血洒疆场,才去做早就应该做好的工作。  美国人斯坦利·赫什森所著的《一个军人的一生·...

    时间:06-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