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上个世纪90年代,年轻一代学人葛兆光先生在他的《中国思想史》中不满于传统精英思想史的研究,首先提出一般思想史的看法。这种提法好像与雷颐先生一直主张的“日常生活的历史”研究有许多相似和借鉴之处。葛兆光先生特别反对把思想史写成精英和经典的思想史,因此,他提出在精英和经典之外,“还有一种近乎平均值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作为底色或基石而存在,这种一般的知识、思想与信仰真正地在人们判断、解释、处理面前世界中起著作用”。读过雷颐的《历史的缝隙》和《历史的进退》两本书,你可能会有些轻视这样浅显、通俗的历史文本,但也许这正是雷颐的煞费苦心之处吧,如果仅仅是把历史写成日常生活史,但还是用高深的知识分子的语言和极尽曲折的笔法,这样的历史依然是写给精英知识分子读的文本,只有采用这种通俗易懂的讲故事的叙述形式,借助公共媒体的影响力,化历史为生活中的可感知的具体化的事件,才可能在一般读者的心中播下启蒙和影响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