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真情描摹人生,凝视左岸风光

真情描摹人生,凝视左岸风光

2014-04-11 17:10:54

  安徽省青年作家杨小凡是近年来活跃在文学界的一位颇具实力的写手,他以直面社会现实的笔触,真情地描摹了人生百态,在他创作的大量小说作品中,其题材的贴近现实和坦率直白的写作风格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他旺盛的创作冲动和艺术才情的基础上展现了他异常厚实的生活积累,这些都非常巧妙地熔炼在他创作的作品中,带给人们非常愉悦的艺术享受。今年初,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从杨小凡发表的大量作品中遴选出六部中篇佳作,编辑出版了他的个人中篇小说集《欢乐》,就集中地展示了他近年来在业余时间里潜心于文学创作的骄人成果,也让关注他的广大读者对这位作者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

      我们从《欢乐》这本作品集里不难读出杨小凡对人生百态、对社会现实孜孜不倦的考量和找寻到他在文学创作道路上艰难跋涉的足迹。我阅读杨小凡的作品有些年头了,而真正对他的创作开始关注和研究,是因为大型文学双月刊《十月》的引导了。大约是在去年的五月吧,《十月》的第三期“小说新干线”栏目里隆重推出了杨小凡的两个中篇小说作品《欢乐》和《开盘》,并且还配发了该刊副主编顾建平先生的编辑短评,当我读过这一组文章后就特别地感佩。我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我当时阅读后的那一份感动,顾建平老师在短评中说过的这样一段话就能够让我们来重新审视作者和他酣畅的文学创作:“杨小凡这两年出色的创作实践,舍我其谁的强盛气势,足以终结批评家们的棋盘推演。……杨小凡把生活和创作比作巴黎塞纳河的左岸和右岸,右岸是火热的生活,左岸是沉思和想象。这也像飞鸟的翅膀,只有两翼齐备了,均衡了,灵动了,大鸟才能展翅翱翔。”正是顾先生的这段话引起了我对这位作者的极大关注。从那以后,我就常常在想,要得到老谋深算的知名编辑顾老师如此高的评价恐非易事,这使我对杨小凡的作品更多地研究起来。

      还是在这期的《十月》上,我从杨小凡创作谈中也多少知道了一些作者在面对这沸腾而火热的生活时时常有的纠结和烦躁:“有一段时间,我常常为左岸、右岸、此岸、彼岸而苦思苦想,即使到今天,仍不得其解。但有一点,我是坚定了的,那就是:人生必须要有左岸的,为文同样如此,哪怕只是一时的姿态。”好一个“哪怕只是一种姿态”,从作者的自述里,我似乎触摸到了他创作热情奔涌的脉搏,这让我有了一种醍醐灌顶与茅塞顿开的畅快。

      我书案上作者的这部中篇小说作品集就是用《欢乐》来命名的,当我拿到此书再次读到《欢乐》这部作品时,就特别感怀作者对于“左岸的思考”。我暗自思忖,正是因为作者在火热的现实生活场景中始终有一种凝视左岸那旖旎风光的冷静与自信,所以他才能够在创作实践中紧紧地把握住自己作品的意蕴,始终保持住自己那直面现实又不忘却理性思考的写作状态。

      我们就从《欢乐》这部中篇切入评论这部作品集的主题吧。《欢乐》既是作品集的名字,其本身也是一篇很不错的佳作。作者在这部作品里,从人们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医患关系及其纠纷起笔,但是老到的作者只是把这样的医患矛盾作为整个故事发展的引线,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过去我们比较鲜见的从患者角度审视医院激烈的内部矛盾,以及这种矛盾冲突又反过来波及到患者和社会层面的故事,这就使得这部作品很有一些新意了。农民工贾欢乐因为母亲在医治癌症时和主刀的外科医生张主任发生了纠葛,在处理这起医疗事故的过程中,却无意地成了卫主任和沈院长搬开张这块绊脚石的“帮凶”。到后来,本来处境已经渐渐改变应该“欢乐”起来的他,却怎么也不能够“欢乐”起来。贾欢乐意识到,尽管他能够暂时地栖身在城市里,而心灵依然生活在别处。作品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这才是这个宠大的流动群体的生存真相,他们目前表象的方位存在,至多也只不过是一种追求过程中的姿态。这篇小说的结构并不复杂,转呈起合却非常流畅自如。作品中涉及到的许多细节至今读来都很新颖别致。这样的作品自然是耐读好看的,所以我当即把它推荐给《中篇小说选刊》,该刊物对此篇小说进行了转载。(中新网)

  • 相关阅读
  • 《永生羊》:展示草原民族的坚韧与善良

      电影《永生羊》在古代萨满之琴——库布孜拉悠扬而独特的音乐声中开始。一只在暴风雪中失去母亲的孤独幼羊的画面,强烈地刺痛着观众的内心。古人说,羊者,从善,从美,《三字经》中有:“羊初生,...

    时间:04-11
  • 双重性格下的精神书写——评李季彬长篇新作《城管局长》

      在路边霸占人行道,以支摊卖烧烤为生的湖南籍退伍小伙楚湘杰,用最极端的方式对抗城管常规整治行动——为了夺回被没收的三轮车,将一截切鱿鱼的裁纸刀片刺入海州市海湾区城管执法大队队长贺之祥的脖子...

    时间:04-11
  • 评青年作家俞胜的小说:世态炎凉背后的人情冷暖

      在当下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文学情势下,有一位勤勉、谦卑且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引起了我的关注,他就是俞胜。尽管从事小说创作的时间并不长,俞胜却已在《中国作家》《钟山》《山花》《北京文学》等发表了多篇作品。...

    时间:04-11
  • “阳光”里,感知很各色的胡大平

      能够和江苏省的新锐作者胡大平的认识,纯粹就是巧合。最近一段时间里,我阅读的刊物和作品都很多很杂,总是感觉每天的时间不够用。此前我对煤矿文联和他们所编辑出版的文学月刊《阳光》不要说去阅读,几乎连听说...

    时间:04-11
  • 《阿里阿里》:关于西藏的另一种书写

      西藏一直以来都是作家们钟爱的文学题材。这片雪域高原一次次在作家的笔下呈现出不同的姿态,神秘、辽阔、遥远……这些都可以描绘西藏,但又似乎不全是西藏。杜文娟新近创作完成的长篇纪实文学《阿里...

    时间:04-11
  • 精神生活趋向“速度化” 诗歌写作请慢下来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其作品《慢》中写道:“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他们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间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吗?”  今天的诗歌和诗人,恐怕也在失掉“慢...

    时间:04-11
  • 恍惚是与沈从文的一个约定

      1934年11月20日,沈从文苦追张兆和获得爱情后结出了第一个胜利果实——儿子出生了!这一年,沈从文32岁,距离他21岁离开湘西已经过去了11年。因为胡适在沈从文张兆和的婚姻中发挥了大作用,所以,得孩...

    时间:04-11
  • 每个女人都渴望停歇

      蒋一谈的最新短篇小说集《栖》,像一本四季书,翻过纸页,那一个个普通的名字像邻家女子,而名字背后却又缀满时而眩晕时而刺目的光线。相比于《鲁迅的胡子》、《赫本啊赫本》,蒋一谈仿佛收起了先前的锋芒,穿上...

    时间:04-11
  • 童话《太空飞鱼》:在知情意的统一中探索

      在强大的自然和人为灾害面前,人类该怎么办?作为个人应当怎样?我们的责任是什么?我们的信仰在哪里?我们用什么拯救自己与同类?这个看似玄虚的问题,因这些年灾难的频发和切近,让人们不得不认真思考,不但成...

    时间:04-11
  • “丑”的审美呈现——评电视剧《丑角爸爸》

      《丑角爸爸》是河北影视继《荀慧生》之后又一部以京剧艺术家生活为题材的力作。这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河北在振兴京剧、弘扬民族文化方面的深厚底蕴和文化担当,应表示敬意和祝贺。从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ldquo...

    时间:04-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