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谟说得好啊!这样有头脑、有热情、无偏见的批评家是值得尊重和信赖的,是文艺家们的诤友,也是公众的良师益友。被誉为“中国电影之父”的郑正 秋先生,当年在受到瞿秋白、夏衍领导的“电影小组”的批评和指导后,曾十分感慨地说:“靠着前进批评家的努力,便造成了新的环境的需要,它这种力量,好比 是新思潮里伸出一只时代的大手掌,把向后转的中国电影抓回头,再推向前去。”这可视为对优秀评论家最好的“评语”。
贯穿文艺各环节全过程
在文化软实力日益受到各国高度重视的今日世界,作为文化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文艺活动也日趋复杂多样。一方面,文艺活动与经济、政治、科技甚至 外交等结合得愈加密切;另一方面,文艺自身也在发展、裂变,产生了新的样式和形态。传统的文艺评论显然有些捉襟见肘了,新世纪的文艺评论家也要努力革新观 念、更新手段,全方位地评析文艺活动的各环节和全过程。
文艺作品无疑仍然是并始终是文艺活动的中心环节,也是文艺评论的主要分析对象。但即便是评论作品,也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要结合当代中国 的价值观念、人民群众的审美心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并参照世界文艺发展状态,深入浅出地加以解析,同时尽可能地更新批评话语,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特 别是新近的思想成果和研究方式综合地阐述,让评论也令人既获得启发又耳目一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给文艺带来了全方位的深刻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文艺体制机制的改革与文艺产业的兴起。当今文艺论评应予以充分关注和 深入研究,参与文艺改革的“顶层设计”。要努力探索文艺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入研究有利于推动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体制、机制、方式、途径,革新文 艺体制和机制,创新传播手段和方式。要特别关注文艺产业的发展。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产业正方兴未艾、势头强劲。文艺评论要探究它们与其他产 业共同和不同的生产、流通、市场、消费的特点,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和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增强我国的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网络写作、多媒体艺术等与高新技术密切相关的新型文艺形态,这些年迅猛发展,据称已经与传统文艺方式并驾齐驱。敏锐的评论家要将眼光投向它们, 研究和掌握它们与传统文艺方式不同的新特点,同时积极介入其中,对其所传达的内容进行令人信服的分析,引导其走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因此,文艺评论不单是能够帮助文艺家更深刻、更全面地把握文艺规律,为文艺创作提供思想和艺术的导向,而且充当著作家、艺术家与读者、观众之间 互动的桥梁,还应当兼任文化艺术市场的“监管”和“督查”。在当前文化消费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把握正确导向,引导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