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当代医学

医学新突破:“活死人”之谜将揭开

2010-05-28 10:34:31

来源:生物秀网


传说中受王后之害昏睡的白雪公主


王子一吻救醒白雪公主成千古佳话


照片上最左边的就是拉塞尔-戴尔医生

  80多年来,

  一种令医学界颇为头疼的疑难病症----嗜睡症一直在困扰着人们。虽然经过了无数医学先驱的潜心研究,但没有一人能够道出这种病的真正诱因。今天,两位英国年轻医生的悉心研究终于让人们看到了一丝曙光。

  这种神秘的病症最早出现在1916年和1927年之间并很快漫延到全世界。患上嗜睡症的人在失去意识和知觉的状态下可昏睡数小时、数月甚至数年。尽管这种病症能够向各个年龄段的人发起挑战,但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更容易受到它的攻击。在该病爆发的记录史上,数万人(还有的统计资料称有数百万人)失去了生命,许多人明明还活着,但他们却成了名副其实的“活死人”。

  医学界称这种病为“嗜眠性脑炎”。尽管以往医学人员并没有成功地揭开其病源,但他们各自向世人给了各处的说法:一些医学家认为,嗜睡症是由一种鲜为人知的病毒所引起的;另一些则认为,它是由当时风靡一时的西班牙流感引起的;还有人认为,它是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使用的某种武器所造成的。众说纷纭中,80多年过去了,但这一疾病的真正根源在医学界仍然是个谜。

  尽管这一病症在上世纪20年代后好像已经消失了,但1948年西班牙又爆发了类似的流行病。最近几年来,嗜睡症(或具有类似症状的疾病)却死灰复燃。其名称也叫法不一,如有的称埃科诺莫病(由奥地利神经病学家埃科诺莫发现)、有的称Cruchet病,还有的称阿库雷里病(出现于冰岛北部城市阿库雷里)。这意味着,嗜睡症令人无法预测,很可能,它会大规模地卷土重来。

  正如病毒学家John Oxford曾说过的,嗜睡症并不是已经成为历史的病症,它可能会回来。他的预言实现了:1993年,英国医学人员就道出了一个令人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一个23岁的、叫佩吉-华爱兹的女孩就得了这种病,这距离该病大规模爆发的20年代已有70多年的间隔了。

  John Oxford教授也曾试图帮助这位可怜的女孩。最初他还满怀信心决定从过去入手来解决问题。因此他参阅了大量20年代死于该病的死者的病历并试图找到病毒的痕迹。John Oxford与许多他的同行们一致认为,该病与西班牙流感有关系,但遗憾的是他们还没有找到任何病毒和传染的踪迹,佩吉已经康复了。

  所幸的是,当代医学完全能够保持病人的呼吸、饮食和预防其它疾病的感染,类固醇也能够帮助他们为病从的大脑消炎。这样,患有嗜睡症的人逐渐可能会恢复正常的生活。但是在上世纪20年代,医学家们对此疾病就无能为力了,所以导致许多病人就此撒手人寰。

  90年代初,医学家们又发现了几例这样的病人:包括四年前被确诊的帕特里西娅-沃根。但正是从那时起,两名年轻的英国医生拉塞尔-戴尔和安德鲁-丘奇决定揭开嗜睡症这一人间病魔的面纱。

  戴尔和丘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医学界求助收集到以前20名患者的病历资料。然后他们在这20名患者之间寻找共同点。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最终发现,这些患者在感染嗜睡症之前大部分都先患过咽峡炎。从此,这两名医师便开始寻找导致咽峡炎发病的诱因。最令他们感兴趣的就是链球菌和它的近亲双球菌。也就是说,这两种细菌极可能是咽峡炎的诱因,他们的变体可能会是导致“嗜眠性脑炎”的祸首。

  • 相关阅读
  • JCI:肌肉萎缩症基因疗法动物实验获成功

      2009年3月美国密苏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宣称,他们确定了遗传物质中对治疗肌肉萎缩症至关重要的一种分子化合物——“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位置,以此制成了一系列新的抗肌萎缩蛋白基因...

    时间:05-28
  • PNAS:多聚糖是新型隐球菌的“帮凶”

      2009年,美国耶什华大学阿尔贝特·爱因斯坦医学院(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 of Yeshiva University)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致命微生物是如何逃避人体免疫系统导致疾病发生的。  发表在美国《国家...

    时间:05-28
  • 安慰剂镇痛效应研究新进展

      2009年中科院心理所郭建友副研究员和罗非研究员一项关于安慰剂镇痛效应的研究显示,小鼠可以产生阿片类和非阿片类两种不同类型的安慰剂镇痛效应。如果预先给予阿片类药物,则可以产生阿片类安慰剂镇痛效应,该效...

    时间:05-28
  • 科学家发现特殊蛋白可调控男性生育能力

      上海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张永莲院士领衔指导的男性生殖生物学研究又取得新进展,张院士历时多年研究男性生殖生物学,该项目刚刚获得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张永莲院士1935年出生于...

    时间:05-28
  • 研究表明睾丸干细胞只具备有限多能性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学家们成功地分离出人类睾丸的干细胞。这些细胞虽然酷似胚胎干细胞,能分化成人体3种主要组织类型中的任何一种,但研究人员提醒说,不要将它们与人类胚胎干细胞混为...

    时间:05-28
  • Cell:科学家找到瘦素蛋白减重原理

      瘦素蛋白是一类抑制食欲的激素,曾经被作为战胜肥胖难题的解决方法而受到追捧,但瘦素蛋白在肥胖的人体内会失效。2009年1月,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称,他们揭开了瘦素蛋白战胜肥胖的“秘密”,可能会...

    时间:05-28
  • NEJM: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新成果

      2009年,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提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并在一些以湖沼型为主的血吸虫病重点流行地区开展了试点研究,效果显著。  这一研究成果已全文发表于世界著名的《新英格...

    时间:05-28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增加猝死风险

      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09年1月15日刊登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将显著增加患者因心律失常及其他心脏疾病而猝死的风险,而且剂量越高,风险也越大。  这项研究由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卫生保...

    时间:05-28
  • JAMA :治疗帕金森的深部脑刺激疗法有利有弊

      据2009年1月7日刊《美国医学协会期刊》(JAMA)上的一则研究披露,罹患晚期帕金森氏病(PD)的患者,在接受深部脑刺激治疗6个月后,比那些接受其它内科治疗的患者在运动技能和生活质量上会有更多的改善,但同时也...

    时间:05-28
  • 漱口水可能增加口腔癌风险

      澳洲一份牙医期刊提出警告,平日用来预防口腔疾病的漱口水恐有增添罹患口腔癌的危险,并呼吁立刻从市面上下架。  《周日电讯报》引述《澳洲牙医期刊》评论指,当前有“足够的证据证实含有酒精成分的漱口水...

    时间:05-2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