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当代医学

孕妇和新生儿应慎用麻醉剂

2010-05-28 16:22:41

来源:生物秀网

  对新生小鼠进行的大量蛋白质组研究显示,产科和儿科的一些常用药物,即便是减少剂量,也会引起严重且长期的不良反应。

  此项研究发表在《分子与细胞蛋白质组学》杂志上,该文中特别指出,发育中的神经系统极为脆弱,对孕妇和新生儿使用镇静剂、麻醉剂及抗惊厥类药物时需要特别谨慎。

  临床中使用的麻醉剂或治疗癫痫、失眠类的药物通常是在大脑中阻断刺激性NMDA受体或者激活抑制性GABA受体的化合物。但是,就像其它能够产生类似安神作用的化合物一样(如酒精),过量使用这类药物是有害的,尤其是对发育中的个体。

  为了检测这种“麻药”究竟会对身体产生多大的影响,Angela Kaindl及其同事们利用6日龄的小鼠,给以两倍于正常剂量的NMDA受体阻断剂双素西平或GABA受体激活剂苯巴比妥,然后分析其大脑中蛋白质表达的变化。

  他们发现,两种药物都引起了剧烈而持久的作用,仅仅24小时之后,大脑皮质(调控记忆、思考、意识和语言的区域)就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在给药当天之后的一周甚至一个月仍能检测到。受影响的这些蛋白质都参与关键生理过程,如细胞生长、细胞死亡以及神经网络的形成(在近期的另一项研究中,作者确认这些药物对学习和记忆有负面影响)。

  该文的作者指出,如果用类似的剂量饲喂成年小鼠就不会发生这些变化,这说明婴儿的大脑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影响。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的结果还说明,即便只是偶然一次的过量使用药物(例如,在孕妇生产过程中),也会带来长期影响。

  • 相关阅读
  • JCI:肌肉萎缩症基因疗法动物实验获成功

      2009年3月美国密苏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宣称,他们确定了遗传物质中对治疗肌肉萎缩症至关重要的一种分子化合物——“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位置,以此制成了一系列新的抗肌萎缩蛋白基因...

    时间:05-28
  • PNAS:多聚糖是新型隐球菌的“帮凶”

      2009年,美国耶什华大学阿尔贝特·爱因斯坦医学院(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 of Yeshiva University)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致命微生物是如何逃避人体免疫系统导致疾病发生的。  发表在美国《国家...

    时间:05-28
  • 安慰剂镇痛效应研究新进展

      2009年中科院心理所郭建友副研究员和罗非研究员一项关于安慰剂镇痛效应的研究显示,小鼠可以产生阿片类和非阿片类两种不同类型的安慰剂镇痛效应。如果预先给予阿片类药物,则可以产生阿片类安慰剂镇痛效应,该效...

    时间:05-28
  • 科学家发现特殊蛋白可调控男性生育能力

      上海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张永莲院士领衔指导的男性生殖生物学研究又取得新进展,张院士历时多年研究男性生殖生物学,该项目刚刚获得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张永莲院士1935年出生于...

    时间:05-28
  • 研究表明睾丸干细胞只具备有限多能性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学家们成功地分离出人类睾丸的干细胞。这些细胞虽然酷似胚胎干细胞,能分化成人体3种主要组织类型中的任何一种,但研究人员提醒说,不要将它们与人类胚胎干细胞混为...

    时间:05-28
  • Cell:科学家找到瘦素蛋白减重原理

      瘦素蛋白是一类抑制食欲的激素,曾经被作为战胜肥胖难题的解决方法而受到追捧,但瘦素蛋白在肥胖的人体内会失效。2009年1月,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称,他们揭开了瘦素蛋白战胜肥胖的“秘密”,可能会...

    时间:05-28
  • NEJM: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新成果

      2009年,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提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并在一些以湖沼型为主的血吸虫病重点流行地区开展了试点研究,效果显著。  这一研究成果已全文发表于世界著名的《新英格...

    时间:05-28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增加猝死风险

      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09年1月15日刊登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将显著增加患者因心律失常及其他心脏疾病而猝死的风险,而且剂量越高,风险也越大。  这项研究由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卫生保...

    时间:05-28
  • JAMA :治疗帕金森的深部脑刺激疗法有利有弊

      据2009年1月7日刊《美国医学协会期刊》(JAMA)上的一则研究披露,罹患晚期帕金森氏病(PD)的患者,在接受深部脑刺激治疗6个月后,比那些接受其它内科治疗的患者在运动技能和生活质量上会有更多的改善,但同时也...

    时间:05-28
  • 漱口水可能增加口腔癌风险

      澳洲一份牙医期刊提出警告,平日用来预防口腔疾病的漱口水恐有增添罹患口腔癌的危险,并呼吁立刻从市面上下架。  《周日电讯报》引述《澳洲牙医期刊》评论指,当前有“足够的证据证实含有酒精成分的漱口水...

    时间:05-2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