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家庭医生

喝汤水需要讲究时间吗?

喝汤水需要讲究时间吗?

2014-05-22 09:37: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范志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

    导读:有女生问我:听说饭前喝汤水有利于减肥,那我是在饭前一小时喝呢,还是半小时前?还是马上要吃之前喝呢?

    也有个女士问,听说韩国养生专家提倡“饭水分离健康法”,说是用餐的时候和餐后两小时之内都不能喝水喝汤,这样才能健脾养胃、强壮身体,是吗?

    还有位老年朋友问我:我早上运动之前不敢喝水,怕胃里水咣当妨碍运动。可是夏天健身之后,身上会出不少汗,嘴里也特别渴,回来路上总是会去喝点冰镇矿泉水。您觉得,这时候喝水对么?

    听了这些问题,就觉得喝水的时间还是个挺复杂的事儿,甚至很让人纠结。我没有做过相关的人体实验,只能就目前看到的一些研究证据,加上从理论上推断的可能效果,对喝水时间的问题做个初步回答。

    先说喝水和减肥的事儿

    很多人听过一句话,“饭前喝汤,苗条健康”。其实我早就强调“饭前喝汤,越喝越靓”。那是因为看到一篇研究论文谈到,餐前喝汤,能够减少用餐时的食物摄入量约15%,而且又不影响饱感。换句话说,就是提前喝点汤水,让胃里先不那么饿得瘪瘪的,吃东西的时候就不会觉得那么着急,进餐速度就慢了。同时,因为胃里先有些水分,干的食物到了胃里就会吸水膨胀,饱胀的感觉会比纯吃干食物的时候提前到来,也就更不容易吃过量。后来,这个说法被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广泛传扬,最终家喻户晓。

    后来看了其他相关的研究,才明白实际上餐前喝汤、喝水、喝饮料,时间把握非常重要。研究发现,两餐之间喝水,也就是餐前一两个小时喝水,甚至喝含热量的甜饮料,都不能减少进餐时的食物摄取量。也就是说,两餐之间喝了不少糖水,吃饭时却不能让人少吃东西,结果就是一天当中吃进去的热量增加,当然是增肥的结局。那么,临吃饭的时候喝水喝饮料,或者一边吃饭一边喝汤、喝饮料,都不能让人少吃东西。不过有一项研究发现,边吃边喝,和吃饭不喝汤或饮料相比,能让人在停止进餐的时候感觉更饱。

    要想喝了液体之后,减少正餐的摄入量,需要在进餐前20分钟左右的时候喝水。在这个时间点喝饮料或水,食量会明显减少,而且即便喝的是含糖的饮料或含淀粉的汤,糖的量加上吃进去食物的量,摄入的总热量仍然比餐前不喝液体要少。也就是说,这种餐前喝汤,是有利于控制体重的。西式餐的餐前汤,和正餐的间隔时间通常短于20分钟,不一定能起到限制食欲的作用;而中餐宴席传统上的餐后汤,则更是只能给饱满的胃再增补一些盐和脂肪了。

    研究者也不能准确回答,为什么餐前20分钟这个时间点有效,而太早太晚都不行。推测可能的机制或许是这样的:喝水之后,液体从胃里排空的速度是很快的,大概也就十几二十分钟。如果水完全排空,胃的膨胀状态消失,重新回到饥饿状态,那么对食欲的抑制作用就比较有限。所以,在没有把水完全排空之前吃进去食物,食物又吸收了没有排空的一部分水分,可以使胃一直保持一定的膨胀状态,从而可能提高饱感。但如果一边喝水一边吃饭,胃膨胀的感觉还没有及时传入大脑的食欲控制中枢,不能起到抑制食欲的作用。

    再说说吃饭时是否适合喝水的事情

    如果吃很干的食物,餐前又没有喝水,那么吃饭时需要喝点水,来帮助湿润食物,也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但是,如果餐前喝了水,或者食物中含有很多水分,比如已经有了一些粥汤,或者高水分的蔬菜比如冬瓜萝卜番茄之类,那么用餐时不喝水也不会妨碍进食或消化。

    在很多时候,没有什么绝对的好和不好,数量才是关键因素。对绝大多数健康人来说,用餐时喝一小杯水或汤,不至于会“冲淡胃液”;喝两大碗可能发生的事情,不等于喝半碗也会发生。但如果喝几大杯,恐怕就是另一回事了。饭前先喝两瓶甜饮料,显然更是不明智的做法。

    另一方面,身体状况较差的人,用餐时的喝水量也可以适当节制。首先,有些人本来身体瘦弱,食欲不振,饭量较小,用餐时再大量喝水喝汤,有可能妨碍进食量,不利于体重的增加。其次,一些平素肌肉乏力、消化不良,有胃下垂和胃动力不足问题的人士,担心喝大量汤水会让胃太过沉重,那么不如餐前喝一杯水或一小碗汤,然后专心用餐,等到胃排空过半的时候再喝水,也就是餐后两小时左右。这时候再喝水,就不会让胃不堪重负。第三种情况,胃液本来分泌严重不足,用餐时再喝很多汤水、吃很多西瓜之类的水果,有冲淡胃液影响消化的可能性。此外还要提醒这些人,先把固体食物嚼碎咽下去再喝汤,才不会妨碍认真咀嚼食物;若没有好好嚼碎食物,就用大口汤冲下去,的确可能会影响消化。

    我估计,韩国养生专家的“饭水分离”提法,恐怕正是针对这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体弱者来说的。如果本来体力强健胃肠功能好,就不必太在意用餐时喝杯水的事情了。

    喝水这事儿,基本原则是想喝就喝点

    当然,即便是身体强健的人,也不提倡在用餐时喝甜饮料和油腻汤。为了避免发胖,为了避免从咸味汤中摄入大量盐分和脂肪,还是以喝白水、淡茶和咸味较淡的少油汤为好。

    至于运动前后的饮水问题,对干燥的北方地区来说,早上运动前,最好能喝一杯水,补充夜里损失的水分,滋润一下消化道黏膜,同时也避免运动出汗造成血液过分浓缩。血糖控制不太稳的人,可以喝一小碗稀粥,避免运动时血糖过低出现危险。喝一杯水,或一小碗粥汤,不会让胃里沉重,不会妨碍运动。

    运动之后若大量出汗,当然需要及时补水,但是这时应当少量多次补水,喝两小口,停一下,再喝两三口,避免血液渗透压的快速变化。因为大量运动出汗,猛喝大量的水,引起暂时性的体液电解质失调,甚至引发脑水肿而送医院急救的也不乏其例。还要注意的是,运动发热后不宜喝冰镇的水和饮料,如果不喜欢温热的水,室温的水就可以了,避免血管突然收缩,反而不利于排汗散热,甚至引起受冷刺激而肠胃痉挛不适。

    说来说去,喝水这事儿,还是以补水为重,基本原则是想喝就喝点,不要忍渴不喝。只是,如果胃肠比较娇弱,少量多次地喝总是最明智的。如果运动大量出汗,要注意及时补水,小口慢喝,若喝不对时间和方式,可能带来一点小麻烦。其实,到底什么时间喝最合适,其实最权威的是你自己的身体——如果换个喝法之后有好效果,它肯定会告诉你的。

  • 相关阅读
  • 腹痛误以为肠炎 一查患上克隆恩氏病

    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传出消息,该院消化内科一个月来连续收治了五六例克隆恩氏病的患者,其中以年轻小伙子居多。专家提醒,一旦发生重症腹泻或有脓血便时,在抗生素诊断无效的状况下,要立刻去大医院诊断,排除克隆恩氏病的可能。...

    时间:05-22
  • 心血管病死亡率增高 胆固醇升高是首因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报告数据:估计每年我国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疾病之首,胆固醇升高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的罪魁祸首。更危险的是,不稳定的斑块破裂或脱落,会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脑中风,危及生命。...

    时间:05-22
  • 流浪汉穿女装身亡 警方初步判定系病故

    21日6时许,一身着女性外套的40岁流浪汉,在达州某酒店前死亡。据达州通川区朝阳派出所民警介绍,该名流浪汉是名男子,年龄约为40岁,死亡时,身穿一件女性衣服,没穿裤子。...

    时间:05-22
  • 侧耳根别常吃 菊花茶莫多喝

    夏天来临,许多市民会选择菊花茶、决明子、侧耳根泡水喝或食用。胖大海只适于风热邪毒侵犯咽喉所致的音哑,因声带小结、声带闭合不全或烟酒过度引起的嘶哑,用胖大海无效。张绪元说,如果夏季想要清热解毒消暑,可以自己熬制金银花配蜂蜜,热湿两用,无论哪种体质的人都可以喝。...

    时间:05-22
  • 上海医药“触电”被疑信披违规

    (记者白金坤 张泉薇)5月21日,受进军医药电商的刺激,上海医药A股和H股双双大涨,分别上涨4.89%和5.60%。”  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光英表示,对于信息披露违规的上市公司,证监会可以处罚,投资者因此而受损的也可以要求赔偿。...

    时间:05-22
  • 北京推出家庭应急物资清单

    (记者林野)昨天北京官方首次公布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清单,鼓励市民在遇险时及时进行自救互救。清单基础版涉及三大类共10项最基本的备灾物资,包括毛巾手电筒、呼吸面罩、应急逃生绳、灭火器、常用医药品等。...

    时间:05-22
  • 臭氧成为夏季首要污染物

    环保部去年的月度空气质量报告显示,6月、7月、8月,京津冀地区的近半数污染日内,臭氧均代替PM2.5,成为空气首要污染物。通常情况下,城区内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能有效防控臭氧,郊区则更要控制氮氧化物排放。...

    时间:05-22
  • 大学生体验健康补水

    早在2400年以前,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说过:“阳光、空气、水和运动,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营养生化研究室主任常翠青说,人体保持60%-70%的水分时处于正常状态,当体内缺水2%时,就感觉口渴,当缺水9%-12%时就有生命危险。...

    时间:05-22
  • 现代食品营养越来越低?

    几年前,不同的研究比对了美国和英国现在与过去食物的营养含量,结果表明,如今的菠菜所含的维生素C只有4年前的一半。其实,有很多因素能够影响蔬菜的营养含量,其中包括土壤的成分、使用的肥料、收成的周期、采摘时的成熟度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播种的多样性。...

    时间:05-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