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职业生涯初期的失败,我意识到,靠关系背景这些,‘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个人的品格和能力才是不会被拿走的核心竞争力。” 肖卫东说,如果说“为人处世”是一种人格魅力,那也是靠长期表现建立起来的。既要适应单位的工作氛围,为人正派,又要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认真勤奋。总的来说,为人处世和工作能力都很重要。
他认为,要搞好“领导关系”,最重要的就是要和领导进行积极充分的沟通,“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交代的时候探讨,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领导都愿意接触有想法的员工。”
肖鸣政指出,刚进入职场时,首先要了解所在单位,包括领导的专业背景和为人处世的风格等,“可以跟以前在他手下工作过的人聊一聊,有助于你做一个好的过渡。但最终不管走到哪里,都要靠实力吃饭。”
“虽然东方社会是关系社会,但对刚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打好基础才是根本。”肖鸣政认为,不同的岗位对“为人处世”和“工作能力”水平的要求不同,在管理岗位的话,对“为人处世”的要求会更多一些。
调查显示,要在职场里获得长远发展,42.4%的人觉得“为人处世更重要”,19.2%的人认为“工作能力更重要”,38.4%的人认为“都很重要”。
职场“为人处世”三大准则:爱岗敬业、不卑不亢、自信坦然
对职场中“为人处世”的准则,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爱岗敬业”(57.7%)、“不卑不亢”(49.8%)和“自信坦然”(48.5%)。其他依次是:“不怕吃亏”(39.9%)、“八面玲珑”(36.8%)、“谨慎小心”(38.6%)、“远离是非”(39.0%)、“低调隐忍”(36.4%)、“舍得吃苦”(37.6%)、“领导至上”(32.2%)、“刚正不阿”(21.8%)等。
山东济南的李爱民,在企业工作了43年,有40年都从事管理工作。“我遵守的是,坚持原则、努力工作、善于学习,做到不怕吃亏、精通业务、相信自己、不卑不骄。我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特别是与我相反的意见,对上下级一视同仁。升职,也是一步一个脚印。”
在肖卫东看来,“不卑不亢”和“自信坦然”都是基于自己的能力和态度树立起来的。对工作了解得充分而透彻,积极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就能为领导的部署提供更多依据,从而帮助整个团队作出正确决定,领导也会看重你的价值。“如果你为了面子而盲目迎合,或者怕惹麻烦对错误避而不谈,结果下面不愿执行,出了问题领导也会觉得你‘害’了他。”
他说,年轻人刚进职场,通常有学历知识方面的优越感,容易得到领导赏识,越是这样越要与人为善,帮助更多人解决问题,避免自己被孤立。
肖鸣政也很认同这三大原则,他认为,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在年轻人更倾向通过“自立自强”来立足。在这个过程中,坚持做到“踏实做事,诚实做人”就可以了。(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