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生活抑或迫于压力?
对于“酷抠族”,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专家委员何韵兰在微博上公开表示支持,认为他们是“前瞻的个性的生态的,也是更贵族的消费安排”。“我很奇怪,为什么不可以在街头吃个烧饼,骑上自行车去听瓦格纳的歌剧?为什么不可以几十块钱买点材料自己创设个性拎包呢”?
不过,有网友评论,担心过分“抠门”无助于拉动消费,认为“酷抠”主张的“自己动手”,反映出对工业化生产商品的不信任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分析指出,“酷抠族”源于对未来预期的恐慌及忧虑,也反映了当下社会的住房、医疗及教育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他认为,“酷抠”的存在与不同地域也有关,较多地出现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的区域。在物价上涨、房价不跌、工资不涨的“涨无忌”背景下,“酷抠”的出现多少有些无奈。
对此,记者采访的多位对象都表示,优质生活与节约、环保并不矛盾。家住广州白云区的“学做酷抠族”,在微博上拥有众多粉丝,时常发布“酷抠妙招”等有关信息。他告诉记者,很多“粉丝”@他,说自己成为“酷抠族”以后,生活反而更加多姿多彩。“旅行住青旅,可以认识新朋友,去图书馆借书,想起大学时代的快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