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做什么
父母先要了解宝宝的这种心理,不要单纯用“调皮捣蛋”来定义它。然后再讲道理,让宝宝认识到自己的不当,引导宝宝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培养宝宝的好习惯。
这招很灵验
●让宝宝明白“扔”的含义。父母要让宝宝知道,东西被扔掉就表示不想要它了,今后也不能再玩它、碰它了,只有好好拿放,才能继续拥有它。
●让宝宝进行适当的投掷运动。比如掷纸飞机、打小保龄球等,用正常手段满足他的特殊爱好。
爱捉弄人的宣宣
宣宣是个漂亮活泼的3岁男孩,可他在幼儿园和亲戚家里都不太受欢迎,原来是因为小家伙总喜欢恶作剧。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做早操都挺认真,宣宣突然使劲推了前面的婷婷一把,婷婷没站住,摔倒时又带倒了前面的力力。对自己引起的“连锁反应”,宣宣觉得特别好玩儿,表现出得意的神情。到小姨家做客,宣宣悄悄藏起姨父的手包,让正要出门的姨父急得团团转,他却在一旁乐不可支。
宝宝的道理:“谁让你们不理我!” 宝宝的恶作剧不一定就是出于恶意,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引起他人的注意,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回应越强烈,宝宝就越觉得自己对周围有影响力,对此,他会非常得意和满足。所以,为了最大程度地引人注目,宝宝就有可能“不择手段”了。
父母要做什么
父母平时要给宝宝充分的关注,不使他有被冷落和遗忘的感受,然后再态度平和而公正地判别宝宝行为中的是与非,给予适当的教育。
这招很灵验
●树立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让爱恶作剧的宝宝与比他年龄大些、有爱心、喜欢关心帮助人的小朋友做伙伴,交往中,宝宝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进而模仿良好的行为。
给父母的忠告
1.以身作则。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要求宝宝改掉坏习惯,自己首先就要端正行为。
2.明确责任。宝宝摔倒了,妈妈一边扶起他,一边用脚使劲跺着地说:“这坏地,为什么摔我的宝宝呀!踩你!”生活中时常可以看到类似的现象。然而这样做会让宝宝认为自己的问题都是其他客观原因造成的,他就会学着找理由不认错,更不要说改正了。不让宝宝从小养成怨天尤人的态度,遇到挫折鼓励宝宝自己解决,这是相当重要的。
3.指出危害。宝宝的心理还处在蒙昧状态,让他自己认识到不良行为的危害,确实勉为其难,这就要父母帮忙,简明而清楚地给宝宝讲清坏习惯给自身和他人带来的不良影响,让宝宝逐渐学会关注他人的感受。
4.态度坚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纠正宝宝的坏习惯是个长期的过程。父母一定要有决心、恒心。父母的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必要时,面对宝宝的哭闹抗拒一定不要妥协,否则前功尽弃。
5.方法适当。帮宝宝改掉坏习惯,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尊重宝宝生理、心理的特点,一味推行高压政策,急于求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还会伤害父母与宝宝的感情。
6.及早动手。习惯一旦养成,改起来很难。好习惯如此,坏习惯亦如此。在琢磨如何纠正宝宝坏习惯的同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才是最重要的。2岁半~3岁是教育宝宝做事有规矩的关键期。3~4岁的宝宝自我意识强,处于人生的第一个逆反心理期,此时应培养宝宝遵守规则的意识。(华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