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重视早期教育的父母大概不多了,可如何实施早教才算科学呢?看看“看图识字”,背背唐诗,唱唱歌,听听音乐就行了吗?非也。因为这些活动都属于智力早教的范畴,你漏掉了一门重要的课目——运动。美国的教育专家已将运动列为早期教育的课目之一,称为运教。理由是,10岁内正是运动细胞发展的“窗口期”,及时开展运动早教有助于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惠及一生。
从爬行运动说起
家庭中不乏这样的“景观”:一个七八个月的小婴儿俯身于床席之上,头微微抬起,眼睛注视着前面的玩具,随着小胳膊用力一挥,小腿向后一蹬,身子便向前移动了一截。动作虽说有些笨拙,却透露出一种勃勃向上的气息。不用猜测,这是孩子在做爬行运动。
切莫小看这一极其简单的运动,它对孩子的影响大着呢!知道吗?南美洲有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相当落后,平均智商始终处于低水平。原因何在?据有关专家的调查,症结之一就是那里的居民在婴儿期从未爬行过。
简单的爬行运动对人的智力竟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奇怪吗?一点也不!研究发现,婴儿在爬行时头部上抬,目光向前,不仅有利干刺激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也可激发语言中枢,促进语言的发展。爬行过程中头与手的距离始终保持在30厘米左右,恰与两眼的焦距位置一致,有助于养成日后读书学习的良好用眼习惯。同时,爬行时手脚并用,交替而协调地动作,对骨骼、肌肉等的发育也大有裨益。故有专家预言:一个七八月的婴儿如无爬行运动,将来很可能出现语言与智力障碍。
脑发育离不开运动
一个人智力的优劣是由脑的发育程度决定的,而脑的发育绝对离不开运动。道理很简单,孩子认识世界是通过感觉与运动来实现的,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与识别,用自己的两手去触摸、摆弄与探索,而这些具体的身体动作可及时转化为脑的活动,进而激发脑的发育。换言之,人脑要发育到一定程度才能“指挥”孩子做出新的动作,而动作反过来又给脑细胞提供新的能量,使其功能趋于成熟,神经网络更加复杂化,促使脑的发育更上一层楼。因此,脑发育与运动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互利互惠、共同提高的关系。英格兰首席卫生干事戴姆·戴维斯教授表示,多项国际研究发现,摸爬滚打、嬉戏玩耍是保证幼儿早期最大限度开发大脑非常重要的活动。
以手为例,人脑中与手指相连的神经占有相当大的面积,通过手指的运动来强化刺激这部分神经细胞,人脑就会日益发达,智商自然得以增进,通常所说的“心灵手巧”就是这个意思。大量活生生的事例也证明了这一点,如长期学习拉提琴或弹钢琴的孩子,大多数都较聪明。故父母适时地教孩子多做两手的运动,如抓握玩具、握筷结扣、弹琴绣花等,即可收到以“手巧”促“心灵”的目的。由此可见,在婴幼儿期——人的智力发展关键期多做运动,最大限度地提高智力水平,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不仅如此,在孩子生命的最初两年,脑部迅速发育。特别易于学习和吸收各种运动技能,而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又能有效帮助孩子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提高平衡感,促进聆听能力的发展,延长注意力集中时间,提高执行指令的能力。另外,学习运动技能后,孩子将懂得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完成关键细节,才能成功完成每一个技能,从而初步建立纪律性的意识。美国的最新研究还发现,运动技能训练能够提高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要取得进步和获得更多的快乐,孩子需要有条理,遵守纪律,并专注于当前的任务。在训练过程中,孩子自然地学会如何逻辑地、合情合理地和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