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一瞬间,网上越千年。”如今的大学生身上,已经深深地打下互联网的烙印
●现在几乎每个大学都建立了自己的“贴吧”,学生在上面畅所欲言
网络文化建设离不开大学生群体的参与。从现实生活看,当代大学生对网络关注度非常高,他们已经成为网络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与重要推动力量。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参与生活,特别是各种网上论坛、贴吧中到处活跃着大学生的身影。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全球最大的网上中文社区,百度“贴吧”也日渐深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真实地记录下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所思所想。
通过对20多所大学“贴吧”近6年的研究,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谭平教授积累了大量热点问题讨论的案例,在对它们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类统计分析基础上,发现了当前大学生思想取向上存在的一些特点。日前,谭平教授就此话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您长期关注高校“贴吧”,从专业角度看,目前高校“贴吧”中谁在唱主角?如何加强互动?
谭平:高校“贴吧”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校方缺乏和学生的互动,往往都是学生在唱“独角戏”。我国大学若欲构建优良校园文化和维护学校稳定和谐的网络环境,就要在自己掌控的官方网站与公共服务网站上的以本校学生为主要参与者的贴吧、论坛之间,建立一种良性互动关系,而这需要国家相关法令对后者有更严格的约束。高校应增强对与公共服务网站关系的协调力度,化被动为主动;高校宣传舆论部门和心理咨询、干预部门应组织必要人力在网络上对大学生的困惑、疑难、心理问题和障碍等进行及时正确的解答、疏导。比起经常需要一对一解决问题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咨询、干预工作来说,“贴吧”、论坛上的良师和专家,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化解矛盾和困惑,维护大学的和谐稳定。
记者:“贴吧”中能看出大学生哪些值得注意的思想价值取向?怎么办?
谭平:现阶段我国部分大学生的财富观比较多样多元,要给予积极引导。在一项关于“如果给你1000万元,你第一件事做什么?你最想做什么?”的讨论中,有600多个回帖,显示了三种财富观:1、积极类。表示要用来孝敬父母;做慈善或公益事业;创业;回报给予者;缴纳所得税;绝不被巨额财富所左右。能够冷静、理智地面对金钱占有的利弊,占52%;2、中性类。只是把钱用于个人享受或个人目标实现的占39%;3、消极类。明确表示要比奢斗阔、过放纵或不劳而获生活、由弱者或平凡者变成自以为是的强者,要以金钱去改变或支配别人命运等,代表的是赤裸裸的拜金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占9%。此外,在所有回帖中,只有极少数谈到了纳税、感谢给予者、不劳而获可能存在隐患等。学生们对金钱的力量和可以带给人的快乐、享受普遍有丰富的联想和憧憬,但对巨额金钱对人性的潜在威胁、对伦理的风险,占有金钱越多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也应越多等,认识相当缺乏。财富观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直观体现,高校必须在构建大学生健康的财富观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
此外,基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网络上的黄色、不良信息有强烈的兴趣和关注,这是严重影响他们健康成才的悄无声息的破坏性力量。除了高校自身对学生应有正确的有关性的教育、引导外,政府应该始终对网络上的色情、淫秽传播者进行坚决打击,尽可能净化网络环境,网络扫黄不能一阵风,或时冷时热。国家要加大惩处力度,法律法规应更加完善,并确保得到有力执行。
记者:从“贴吧”反映的当前我国大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看,我们还应该关注哪些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