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们认为,该技术已经具备产业化条件,若在我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部署以该方法的监测网,则可使我国流体化学地震监测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有利于建立一套比较系统、实用、物理意义明确的地球化学氢气综合地震短临预报指标体系,有效获取我国大陆强震前兆信息。
昨天,记者联系了刘耀炜。他告诉记者,他已和王维熙教授一同前往四川,对安置在那里的设备进行研究测试,对设备的通讯和其他主要方面进行改进。
“如果把它纳入到无线网络,就可以远程遥控。”刘耀炜说,这样,全国各个地震观测点都可以及时获取监测信息,及时预警。
不过,刘耀炜同时也强调,这个地震仪还需要经过更长时间的测试。“进入推广,还需要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