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师·家长·社会

海归就业面临更强竞争 求学经历难成高薪就业砝码

海归就业面临更强竞争 求学经历难成高薪就业砝码

2012-11-30 16:16:50

  “留学服务中心举办这次招聘会就是为了弥补留学生的就业信息不对称。”白章德说,“要招聘到优秀的海外留学人才,各地政府和企业也要多下功夫,丰富官方网站的相关信息,拓宽招聘渠道,更要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内容方式和人才培养特征。”

  民营企业和京外单位几乎无人问津

  然而,记者从现场发现,中石油、中石化等中央企业招聘展位上出现应聘者排长队现象,但民营企业和京外单位的招聘展位则几乎无人问津。

  “为自然科学类人才提供30万元到100万元、为人文社科类人才提供10万元到30万元的科研启动基金;提供120平方米住房一套及安家费5万元到10万元……”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招聘展位上,记者看到该校对“青年学术骨干”教师的丰厚待遇。然而,招聘会从开始到结束,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展位咨询的留学生寥寥无几。与之一墙之隔的内蒙古工业大学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原因何在?“高校对应聘者的要求相对要高,起码要具备博士学位。”李明分析,“同时也要承认,来应聘的人少,跟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有关系。”

  “应聘的留学生都将目标锁定在央企和事业单位,并且热衷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现场一位招聘人员表示。

  “根据当前国内的就业形势,回国留学生应降低预期,找工作的范围不要局限于大城市,也欢迎他们去支援西部的发展。”李明表示,拓宽求职视野,走出北上广,归国留学生也许能找到施展才华的更大舞台。(中国教育报 记者 张东)

  • 相关阅读
  • 中国每500名毕业生将配备一名专职就业人员

      根据教育部网站24日发布的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今后中国高校校级专职就业工作人员数量与应届毕业生人数比例不低于1∶500。  通知指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

    时间:11-28
  • 水性木器漆 地板企业竞争的最佳环保利器

      2011年,北京市发布《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1-2015年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并于今年印发了“北京市2012-2020年大 气污染治理措施”;2011年大运会期间,深圳市人居委曾发布《关于开展家具制造业规...

    时间:11-27
  • 近700万学生将毕业 人社部出台政策释放就业压力

      根据初步的统计,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了680万,预计明年将达到699万。面对号称史上最大的就业压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从哪些方面给予大学生帮助和引导呢?  22岁的小赵来自广西自治区青州,和姐姐、弟弟...

    时间:11-26
  • 李建华:就业难的背后

      单眼皮“变”成双眼皮、鼻子也“长”高了……为找到一份好工作,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三年级男生曾凡花费上万元整容。为了同样目标,不少大学生不惜在自己脸上“动刀”...

    时间:11-23
  • 海归专家给百名养殖大户授课

      本网讯 (记者 马泽平)11月16日,省“阳光工程”创业就业培训在镇安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开班,该县100名养殖大户报名参加并接受国内知名专家进行规模化养殖培训。  阳光工程是由国家农业部、财政部、...

    时间:11-22
  • 大学生晒就业账本 读3年硕士月薪或低于本科生

      读了3年研究生,找工作的时候用人单位给出的月薪比本科生多500块钱,考研值不值?最近,一则关于“就业账本”的帖子在网上引起关注。无独有偶,在江汉大学昨天举行的2013年毕业生冬季供需见面会上,众...

    时间:11-16
  • 海归如何立足高薪职位 工作经验拉开收入差距

      根据《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四成海归归国后第一份工作的年薪起薪为4万至5万元,而七成的海归月薪不过万元。针对此类现象的萌生,记者近日随机对中国留学生就回国就业的薪酬预期问题进行...

    时间:11-14
  • 研究生就业遭遇尴尬 本科生博士生两头挤

      大学毕业招聘高峰来临,山西财经大学国贸专业研究生刘富英也一头扎进了求职大潮中。然而,在公务员报考时,她心仪已久的太原海关却“仅限本科生”。这让她很郁闷,“继续深造了好几年,为什么就业...

    时间:11-09
  • 自考受生源危机波及 就业空间被压缩致处境艰难

      自考,遇到的不仅仅是“学生荒”  ◆核心提示  10月20日,为期两天的2012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据统计,全国有295万考生参加本次考试。自考,一方面被视作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以及自考...

    时间:11-09
  • 西安研究生就业遭冷遇 用人单位更爱本科或技校生

      《硕士高学历催生"硕蚁"你怎么看》一文,经三秦都市报上周四职场版刊出后,收到很多毕业生的来信,大家纷纷讲述自己的困境。那么,专家对此有何看法?  研究生就业遭遇“一不甘两挤压”  被称为&ld...

    时间:11-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