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史海烟云

揭秘百团大战:到底投入了多少兵力

2010-05-06 08:34:54

来源:京报网-北京日报

  “百团大战与国民党的关系”的新探讨

  百团大战与国民党有何关系?这一问题引起了史学界的关注。

  王荣林认为,百团大战期间,华北敌后的国民党军卫立煌部、阎锡山部、庞炳勋部等纷纷出击,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八路军百团大战。尽管华北敌后国民党军队的出击与八路军百团大战相比,其规模、时间及战绩均不能相提并论,尽管蒋介石曾对国民党军队的出击,尤其是对第一战区中央军的积极出击颇多责备之词,并曾下令制止,但纵观全局,其积极作用仍是不能否认的。首先,阻击和牵制了华北南部之敌的北援,从战略上配合了八路军百团大战。其次,在国共双方刚结束华北磨擦这一特定时期,国民党军队的出击不仅显示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合力御侮的优良传统,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缓和了华北敌后国共双方的矛盾。再次,在一定程度上振奋、鼓舞了八路军将士和全国人民。

  刘贵福撰文,以百团大战、中条山战役为例,深入地探讨了抗战中期的国共配合作战问题。他指出,抗战中期,以华北摩擦和皖南事变为标志,国共矛盾激化。但在此一阶段,国共双方军队在战场上仍给予对方一定的配合。中共发动百团大战有打破日本进攻西北计划、影响全国战局、击敌和友、加强国共合作的战略意图。在百团大战中,国民党晋南部队给予八路军以一定的配合。

  “毛泽东对百团大战态度”研究的新梳理

  长期以来,人们对毛泽东在战役发起前后的态度及其对战役的评价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2006年刘炳峰撰写《毛泽东在“百团大战”前后》一文,对这一问题重新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1)发动“百团大战”是当时八路军众多将领的一致意见。但从时局出发,作为总揽全局的统帅和战略家,毛泽东并不主张当时就打。(2)彭德怀等主意已定,决意要“大打一场”,战役终于在三个月后“提前打响”。事已至此,毛泽东还是给予大力支持,并在胜利后致电祝贺。(3)在对“百团大战”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为总结经验教训起见,对于战役中存在的缺点、问题,毛泽东也是不甚满意的,并提出了批评意见。

  “百团大战评价”研究的新审视

  学术界在充分肯定百团大战的历史作用和重大意义的同时,又指出它在军事上有许多教训值得汲取。

  徐裕龄认为,百团大战是敌后战场战略反攻的开端。百团大战的战略作用主要表现在:(1)在军事上给予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不仅在华北打击敌人,而且带动了其他地区的抗战军民向敌人发动攻势,使战略主动权开始转变到抗战军民的手中。(2)百团大战使全国军民增强了斗争勇气,坚定了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同时对日军士气也是沉重的打击。(3)百团大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威望,为中共建立和扩大抗日民主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通过百团大战,八路军得到了锻炼提高,开始向正规化转变。

  岳思平认为,百团大战的胜利,是在中国全国抗战处于战略相持阶段、妥协投降危机空前严重的形势下取得的,具有重大的军事和政治意义。其体现在:(1)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巩固了华北抗日根据地;(2)百团大战策应了正面战场作战,抑制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逆流;(3)彻底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诬蔑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同时,他也指出:这次战役,八路军也做出了很大牺牲,尤其是战役第二阶段,进行了与八路军装备不相适应的攻坚战,过多地消耗了抗日军民的人力、物力,给尔后坚持华北抗战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于国红认为,百团大战牵制了大批日军,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延缓了日本南进的步伐;百团大战的实施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信心;百团大战在国际国内引起极大反响,提高了中共和八路军的声望,揭破了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谎言,证明了中共及其领导的军队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