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8月6日电(记者赵修知)三面临崖,一面背山。一夫当关而万夫莫开。拥有险要地势的山西省武乡县砖壁村,曾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
在抗日战争胜利70年后的今天,几十名中外记者来到砖壁村探访八路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探究当时八路军将领和士兵们的真实生活。
“砖壁村没有活水,当时靠的就是这种旱井。”今年87岁的肖江河坐在山西省武乡县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大院的井边,挥舞着手臂,对记者们述说着70多年前的故事:“这口井就是当年刘伯承和邓小平带着警卫和村民一起打下的”。
肖江河刚刚在旱井边坐下,记者立刻围拢起来。他们对这位战争亲历者的“口述历史”充满兴趣。老人身边一时间摆满了录音笔和话筒,照相机、摄像机架在周围。工作人员一再提醒记者:“请不要靠得太近,多留给老人家一点空间。”
山西是华北抗日战争根据地的中心,也是抗日主战场之一。位于太行山腹地的砖壁村,在抗战期间成了八路军总部所在地。1939年7月至1942年5月,朱德总司令带着八路军将士们三次走进这个仅有400多人的村子。
八路军总部旧址所在的大院,是一个具有北方传统建筑风格的古老院落,由玉皇庙、佛爷庙、娘娘庙和李家祠堂组成。
抗战期间,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副总参谋长等八路军将领就是在这里指挥战斗。院落里不仅有刘伯承、邓小平打的旱井,还有彭德怀栽种的榆树,还有左权唯一的一张全家福。
“就是在这个院子里召开了百团大战的动员会。”肖江河回忆说,“儿童团的队员们蹲在边上听,许多国际友人站在外围听。”面对眼前簇拥着的记者,他似乎重新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年代。
在八路军到来之前,这所院子是村里唯一的小学所在。1939年,朱德来到砖壁小学,号召同学们组成儿童团,帮八路军在山头站岗、放哨。当时的肖江河还是一个年仅11岁的小学三年级学生,因为在小伙伴中胆子最大而被选为儿童团长,带领着“小八路”们每天拿着红缨枪、守在村口侦察敌情。
“那个时候,我们儿童团守卫着各个路口。有外人想进村,我们就要检查他们的证件。”肖江河讲起自己的战斗故事,声音洪亮,豪气十足,“我还给新华日报送过信呢。”
1940年,八路军将领们在砖壁村指挥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这是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毙、伤日军2万多人、伪军5000多人,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的信心,有力支持了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如今,砖壁村成了“没有围墙的八路军抗战历史博物馆”。旱井早已不再使用,将领们栽种的榆树已是树冠参天,贴在墙上的作战地图早已破旧泛黄。
70多年前进进出出的八路军将领和战士变成了熙熙攘攘的游人。当年给八路军站岗放哨的儿童团长肖江河变成了每天遛弯来旧址讲故事的老爷爷。而听众就包括这些远道而来的新闻记者。
在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组织了来自英国、日本、中国内地及香港的26家媒体的记者来到这个小村庄,采访抗日战争的亲历者。
采访团成员包括来自英国《金融时报》、日本共同社、欧洲新闻图片社、日本每日新闻等多家海外主流媒体的多名记者。有日本记者表示,随着关于中国抗战报道的增多,他已经不止一次来到山西武乡县采访了。香港凤凰卫视记者张慧表示,希望通过最基层的采访、听亲历者的声音,还原最真实的历史。
“老先生,能不能谈谈当时您对日本人的印象?”当采访进入问答环节,来自香港有线宽频的记者第一个向老人提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