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史海烟云

敌后抗战兵法之九:地雷战

“土地雷”吓破敌胆 “地雷阵”重创日寇

2015-11-11 10:31:14

来源:新民晚报

 p1_b.jpg (190×265)

晋察冀民兵爆炸大王李勇

 

  地雷战是八路军和民兵经常运用的战术,又因电影《地雷战》而广为人知。在敌后抗战中,根据地最初所用地雷多为兵工厂专门制造,配发给主力部队,虽然威力大,但数量偏少,一般用于重要战斗。1941年以后,八路军开始大力推广地雷战,普及各种简易地雷的制造和使用方法,使地雷战的“门槛”迅速降低,八路军还特意下发《地雷制造使用法》《各种地雷触发装置法》等小册子,指导开展地雷战。1941年夏秋季,华北各根据地发起轰轰烈烈的地雷战运动,一时间“村村会造雷、户户有地雷”,涌现出一大批“爆炸英雄”。此后,地雷在敌后战场的使用频率和密度大大提升,尤其对民兵而言,地雷的威力远大于手中的那些老式武器,成为打击侵略者的利器。

p2_b.jpg (385×271)

晋察冀民兵在河滩埋地雷

  反“扫荡”屡建奇功

  1941年10月,日军华北方面军派遣第36、41师团,独立混成第4、9旅团各一部,对八路军太岳根据地北部进行“扫荡”。根据地军民早有准备,黄崖洞兵工厂向守军发放地雷2500余颗,一些分区和县也自制土地雷。战斗中,地雷发挥巨大的威力,像10月8日屯留民兵用地雷炸死日军联队长和联队参谋长,这是民兵首次运用地雷战取得重大胜利。整个反“扫荡”过程中,根据地军民用地雷毙伤日伪军1100余人,取得良好效果。

  太行根据地在1942年5月反“扫荡”中同样使用地雷配合战斗。当时,日军1500余人进入太行山区,试图消灭八路军总部。八路军以游击集团坚持内线斗争,机关和主力部队转至外线打击日军。留在根据地的八路军游击集团和民兵在日军必经路线上积极理雷,频繁袭击,使日军“求战不得,求守亦不得”,被迫撤出战斗。此次反“扫荡”,我方军民进行大小战斗800余次,大量杀伤敌人。

p3_b.jpg (214×199)

民兵在铁路线上埋设地雷

  此后,无论进攻还是防御,敌后战场开始大规模使用地雷。1942年5月30日,进行“扫荡”的日军向辽县进发,前面是排成纵队的步兵,后面是驮着大量物资的牲口队。八路军第769团发现敌情后,立即决定在苏亭河附近实施阻击,他们在道路中埋下大量地雷,道路两旁的山上则设好伏击阵地。敌人进入伏击区,踩响了地雷,八路军立刻开火,一个多小时便结束战斗,此役毙伤日军140多名,缴获战马40余匹以及大量军需品。而在1942年5月的冀中赵户村战斗中,八路军两个连依托村内由地雷、地道构成的战斗堡垒,在23天内打退敌人四次大的进攻,歼敌300余人。

  因地制宜搞“发明”

  为满足各根据地对地雷的需求,中共中央军委做出“炸弹生产要力求充足”和“普遍设立炸弹制造厂”的指示。时任八路军军工部长刘鼎向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提出各根据地分散发展军工生产的建议,按照他的设想,军工部各厂集中生产技术要求较高的炮弹、火炸药、掷弹筒等武器弹药,供应主力部队,而各军分区自行设立炸弹厂,由军工部派出技术骨干和干部进行业务指导。

  • 相关阅读
  • 敌后抗战兵法之十:地道战

    民兵在地道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在中国电影史上,抗战电影《地道战》缔造了近半个世纪的“放映传奇”,据《中国国防报》文章透露,从1966年到2005年,该片发行拷贝8420部,是世界上印...

    时间:11-11
  • 敌后抗战兵法之八:要地防守

    冀中子弟兵母亲李杏阁(右)给隐蔽在地道里的伤员送饭   众所周知,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武装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不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但另一方面,敌后抗战必须有稳固的根据地作为依托。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

    时间:11-11
  • 敌后抗战兵法之七:突出重围

    八路军警戒哨严密监视敌人动向八路军举行战前动员八路军某特务营构筑的简易阻击阵地八路军战士做好突围准备宋庄战斗中,指挥员仔细研究敌情1941年,突出日军包围圈的八路军部队转移到河北威县  随着中共领导的敌后...

    时间:11-11
  • 敌后抗战兵法之六:掩护阻击

    1938年冬,八路军在晋西北山地实施阻击战   回眸抗日战争敌后战场,“硬碰硬”的阵地战较少出现,但在特定时候,中国军民也敢于以劣势装备固守一点,阻挡敌人前进的脚步。  要阻击武装到牙齿的敌人,...

    时间:11-11
  • 敌后抗战兵法之五:破袭战

    破袭老岭隧道的抗联名将杨靖宇'   按照词典的解释,破袭战是指破坏或袭击敌人交通线、通信设施、据点基地等的战斗。抗战期间,新四军名将粟裕在《游击战术讲授提纲》里就敌后武装的破袭战行动做出如下概括:&ldqu...

    时间:11-11
  • 敌后抗战兵法之四:平原拔点

    冀中民兵打下日伪军盘踞的炮楼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加紧对中共敌后根据地展开所谓“治安战”。在平原地区,日军推行“囚笼政策”,大建据点、封锁沟、封锁墙等设施,分割、孤立乃至蚕...

    时间:11-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