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史海烟云

坎尼之战的启示

坎尼之战的启示

2013-02-25 15:31:43

来源:

  公元前216年8月2日上午,强劲的意大利夏季热风在南阿普利亚平原上呼啸着。与往常一样,奥菲杜斯河依然在静静流淌。然而,与往常不一样的是,在小城坎尼东北的平原和丘陵上,西方历史上最庞大的两支军队正排列着巨大的军阵,准备展开厮杀。战场的一边是由执政官瓦罗和保卢斯指挥的由7个军团组成的76000人的罗马大军,另一边则是汉尼拔统帅的5万迦太基军队。

  如果从双方的基本实力来看,罗马人的胜利似乎是没有太多悬念的。首先在数量上,罗马人占明显兵力优势。更重要的是,这些罗马士兵大多是在罗马公民中征召的公民军队。在罗马这样一个高度军事化的社会中,每一个男性公民从小就接受严格的军事教育,成年后又会根据国家的需要,多次被征召入伍,训练有素,久经沙场。

  汉尼拔的情况则要困难得多:数量上的劣势、质量上的缺陷并存。由于迦太基源自航海民族,以商业立国,视战争如同商业投机,认为“一个成功的迦太基商人的性命太贵重,不值得去牺牲”,因此主要使用雇佣军,而不是公民军。更糟糕的是,汉尼拔在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本土的过程中,已经损失掉了七成的老兵。事实上,在罗马人看来,汉尼拔能够把这些来自两个大陆十几个民族的佣兵捏在一起,让他们“遵守统一的命令,服从统一的意志”,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然而,战役的结局却出人意料。汉尼拔先以凸形阵诱使罗马军团攻击其中央的薄弱部分。由于敌不过罗马军的强大攻势,迦太基军中央战线步步后退,而就在这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将凸形阵变成了凹形阵。最后汉尼拔用骑兵把凹形口袋的袋口一封,近8万罗马大军统统被包了饺子。到这天天黑的时候,包括执政官保卢斯和一半以上罗马元老院议员在内的大约7万罗马人被杀或是被俘,而迦太基方面只有约6000人阵亡。这是整个罗马历史上最惨重的一次失败,也是西方军事史上最著名的歼灭战之一。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很明显罗马人惨败的原因不是其基本实力不如汉尼拔,那么我们就只能从双方的决策指挥上找原因了。

  当然,最直接的原因是——汉尼拔太牛了!这位天才在坎尼之战中的战术应用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在坎尼之战前,罗马独裁官费边不断袭击汉尼拔的补给线和外出打粮的小股部队,目标是用持久的消耗战来拖垮迦太基军。这种战术非常成功。可是,就在这时,罗马人临阵换将,用新任的执政官瓦罗和保卢斯换掉了费边。这两位新的统帅马上就舍弃了行之有效的费边战术,而自暴其短,寻找汉尼拔进行主力决战。这一做法的结果就是前面谈到的坎尼之战。

  罗马人为什么会作出这样愚蠢的举动呢?这就要从古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军事制度说起。当时的罗马采用的是军政一体的制度,没有专设的军事统帅,军队由民选的政府首长——执政官来统帅。执政官每届有两名,任期一年。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由执政官提名独裁官来统帅军队,任期六个月。这种军事制度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首先,这意味着所有的罗马统帅基本都是兼职的业余选手。当然,出身于尚武的罗马民族的执政官们通常不至于完全没打过仗,多少都会有些军事技能,打些弱国蛮族是够用的,但与汉尼拔这样17岁开始带兵打仗、25岁当上大军统帅、统军一二十年的职业军事家遇上就要”露怯“了。

  其次,执政官的任期太短,又会受到元老院等机构的制约,使得他们在做出军事决策时不得不考虑众多其他因素,特别是选举因素,常常会做出一些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就拿保卢斯和瓦罗来说,他们当选的背景就是罗马舆论已经对战争在本土的久拖不决感觉极其厌烦,迫切要求毕其功于一役,一举消灭汉尼拔。这两位刚在这种情况下打赢了选战的执政官怎么能够一上任就违反刚刚对选民做出的承诺呢?如果任期长一点,他们还有腾挪的空间,但任期只有一年,转眼就过去了。不马上去找汉尼拔决战,他们两个以后还怎么在罗马政坛上混呢?拿现在的情况做个对比,大家都知道西方国家政府在选举年常会做出一些短期行为来应对选战,而对古罗马共和国而言,每一年都是选举年!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