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史海烟云

毛主席警卫员回乡当起“牛司令”

毛主席警卫员回乡当起“牛司令”

2014-12-16 15:02:51

来源:南方日报

 

  李连庆放下北京的舒适生活回到老家,带领乡亲们养牛创业。图为他13日夜10时,一手打手电,一手拿木棍巡牛棚。赵琦玉曾强摄

  开栏的话

  按照中宣部的部署和省委宣传部的安排,从今天起,南方日报隆重推出“走转改”活动的升级版——大型主题采访系列活动并开设“行进中国·精彩故事”专栏。我们的记者将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去倾听,去观察,去感悟,去生动讲述中国道路的故事、经济社会发展的故事、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故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普通中国人追梦圆梦的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我们将陆续向大家推送一组精彩报道。

  今天,我们推出首个子系列《老兵新传》首篇,讲述毛主席警卫员如何回乡当起了“牛司令”。报社领导张东明、王垂林率年轻记者,驱车数百公里,来到“牛司令”的农庄,零距离真切感受这位平凡“老兵”不平凡的精神世界。

  东方吐白,山里的寒气开始散去,西江边的千亩滩涂草场在晨曦中慢慢清晰起来。

  12月14日,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珠川村,一位白发老人在寒风中开始了他一贯的早课——100个俯卧撑、5分钟长棍、5分钟双节棍。

  晨练后,老人迎着朝阳升起了五星红旗。

  这位满身散发着牛粪味的老汉叫李连庆,他曾经在毛主席身边当了19年警卫员,主席逝世后,他又当了叶剑英元帅10年的卫士长。

  2008年10月,离休多年的李连庆放弃在北京的舒适生活,回到广东老家——高要市禄步镇樟路村委会荷路村。在一举改变老家“脏乱差”的面貌后,又来到小河对面的云浮山区,创办云浮星耀畜牧有限公司。

  63年前,他的梦想是参军报国,改变自己的命运。

  而今天,他的梦想是反哺家乡,改变乡亲的生活。

  “过树龙”李连庆

  日头渐渐升起,空气中散发出养牛场特有气息,牛群开始躁动,发出“哞哞”的叫声。

  李连庆吃完两块蒸红薯,和工友们一起打开牛棚放牛下山。看着数百头牛出棚后,他心满意足地手捧茶杯走进办公室。

  简陋的办公室,墙上正中是一幅毛主席画像,画像两边是他与毛主席、叶帅的两幅合影。

  1951年秋,李连庆19岁。刚刚成年的他,作出了一个让全村人吃惊的决定——响应号召应征入伍,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而11岁就丧父的他,是家中唯一的成年男丁。

  因身手敏捷,李连庆被村民们称为“过树龙”。“过树龙”是南方山林中一种无毒蛇,性情温顺又动如闪电。

  “过树龙”李连庆做出这个闪电般的决定,甚至没向母亲征求意见。

  “国家有需要,家里再困难也得克服。听了我的话,母亲没吭声。过了几天,办完报名手续,我背起包袱就去肇庆军分区报到了。”李连庆回忆说。

  1957年李连庆即将退伍时被选拔到中央警卫团,成为毛主席的警卫员。这个连拼音都不会的山娃娃,一边当警卫一边参加学习班,他学会了普通话,拿到了高中文凭。毛主席逝世后,担任了叶剑英元帅的卫士长。叶帅逝世后,他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

  • 相关阅读
  • 军委领导批示同意拍摄《彭德怀元帅》 刘源等任总顾问

    “彭德怀”扮演者董勇频频向纪念馆工作人员提问。剧组成员参观彭德怀纪念馆。电视连续剧《彭德怀元帅》将于本月20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并随即举行开机仪式。13日,《彭德怀元帅》电视连续剧剧组...

    时间:12-16
  • 中国慰安妇研究中心:约30万妇女死于日军蹂躏

      1944年9月3日,中国远征军士兵在云南龙陵救下了4名朝鲜慰安妇,美军联合通讯社记者瓦尔特·乌勒拍下了这一幕。图片由段瑞秋提供  68岁的罗善学(左)和90岁的韦绍兰。图片由段瑞秋提供  2014年11月21...

    时间:12-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