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90年代初“告别革命”之说兴起,历史虚无主义的言论在学术界泛起,而且影响了社会媒体和新媒体。
苏联乱史灭国的历史教训需要警惕
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时候,如何看待历史,特别是如何看待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如何看待党的领袖人物的历史,如何看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历史,事关国家民族的兴亡。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文化领域、意识形态领域,弥漫着一股历史虚无主义恶毒空气,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种种谬说,对历史不负责任,对社会不负责任,肆意抹杀客观存在的历史、主观臆想随心所欲地构造历史,它对社会公共价值观、历史观造成了严重危害,对青年一代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苏联乱史灭国的历史教训,不能不引起我们警惕。
进入21世纪以来,历史虚无主义虚无的对象,主要集中体现在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国史)、中共党史领域。这种历史虚无主义有其特定的现实指向与意识形态诉求。“告别革命”论将革命与改良完全对立,认为革命只能破坏而不能建设,是近代中国落后的罪魁祸首,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无视革命爆发的社会根源,将革命视为少数革命家人为“制造”的产物。从而釜底抽薪式地否定了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尤其是中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必要性与正当性。
革命不是某个政党、阶级或个人一时心血来潮就能发动起来的。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从根本上来说,是近代中国社会民族危机深重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人民长期选择的必然结果。二者均不以某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流行的几种历史虚无主义都颇恶毒
有人鼓吹《清帝退位诏书》是“宪法性文件”,而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加以丑化,对南京临时政府的历史作用加以贬低。这些论点颠覆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有关近代中国历史的知识体系。
在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领域,否定中国自五四以来爱国、革命的传统,将中国人民在五四时期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看作脱离以欧美为师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文明的主流”而误入歧途,宣称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没有资格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有人把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前30年与改革开放后的30年对立起来,把中国改革开放前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说成错误堆积,一无是处,认为建国后的前30年“是一步步倒退,几乎走向毁灭的过程”。还有人鼓吹“宪政中国”,说什么“宪政中国出现以前的中国是旧中国”。完全无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原则上建立的,完全无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开创了人民中国的宪政时代的历史事实,企图鼓动“三权分立”,实现所谓的“宪政中国”。
历史虚无主义肆意贬低、全盘否定革命领袖毛泽东,丑化毛泽东这个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开创者、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并将主要矛头集中攻击毛泽东思想,掀起了一股“非毛化”暗流。
“戏说”“恶搞”历史是一种轻佻态度
互联网日益普及,信息传递快、获取便捷、形式新颖,成为民众历史知识的重要来源。网络论坛和微博这种自媒体的兴盛,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提供了极为便捷的平台和渠道。此外,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根本不顾史学研究成果,对近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加以“戏说”“恶搞”,任意裁剪、割断联系,甚或无中生有、捕风捉影,将民众集体记忆中的革命英雄人物形象丑化、滑稽化。这种“戏说”“恶搞”的方式,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艰难而悲壮的奋斗历程无疑是一种亵渎,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推波助澜。其直接后果是误导大众,造成人们历史认识的混乱,导致人们以轻佻的态度对待历史,对历史缺乏应有的敬畏。
- 相关阅读
-
周恩来评"英雄"切·格瓦拉:盲动主义,脱离群众
切·格瓦拉那张由摄影师阿尔瓦罗·科达拍摄的戴着贝雷帽的照片,无疑是20世纪最著名的人像照片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有革命性最有战斗性的头像”。在卧室挂上一张格瓦拉的照片、穿上一件...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