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史海烟云

八路军平射迫击炮打碉堡:用高粱秆套炮弹

八路军平射迫击炮打碉堡:用高粱秆套炮弹

2015-09-16 11:17:08

来源:新民晚报

 

■ 八路军攻克东团堡

    敌后抗战兵法之:山地攻坚

    抗日敌后战场上,由于双方在装备、训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军民一般很少主动实施攻坚战,尤其在山地作战中,攻方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虽然八路军能凭借山地获得机动、隐蔽方面的优势,但日军在山地里构筑的防御阵地也更加险要。需要强调的是,很多时候,战争的走向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特别是抗战中后期,日军大规模推行“囚笼政策”,蚕食敌后根据地,促使八路军必须直面日军设防据点,而从来不缺乏智慧的中国军人就想出了种种攻坚的妙招。

    不怕牺牲勇于进攻

    山地攻坚战中,日军据点一般都建在有显著地形优势的地方,同时日军在据点内一般都有较高的警惕性,攻方的突然性效果无疑会下降。与此同时,由于重武器太少,使得八路军在进攻日军据点时往往面临更大的伤亡,也更加考验中国军人的作战意志和牺牲精神。

    百团大战中著名的关家垴战斗就是典型的例子。1940年10月,日军冈崎大队被八路军包围在孤立的关家垴,那是一块方圆几百米的山顶,北面是断崖陡壁,下面是一条深沟,东西两侧坡度较陡,只有南坡比较平缓,可作进攻路线,由于日军在山上构筑严密的防御工事,使得正面强攻的八路军遭受不小的损失,像第772团第1营撤下来时仅剩6人。但正是这种不怕牺牲的顽强精神成为胜利的保障,最终冈崎大队基本被歼。用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的话说:“不能打硬仗的部队,以后也没有前途!”

 1/6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 相关阅读
  • “军人学者”萧克:唯一获过茅盾文学奖荣誉奖开国上将

      一九五五年,萧克被授予上将军衔。  编者按:7月14日是开国上将萧克单程108周年纪念日。1907年7月14日出生在湖南嘉禾的萧克,容战将、军事教育家和作家于一身。他25岁当军长,27岁率领红六军团先遣西征,拉开...

    时间:09-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