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天地宽
循环经济是镇安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镇安县铅锌尾矿、金尾矿现贮存量有500万吨,且每年还以50万吨左右速度递增,而各种矿业开采过程中剥离的固体废渣更是堆积如山。如此大量的尾矿及废渣已成为矿产企业的难题,对矿区周围群众的安全也是一个隐患。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2004年,镇安县先后与南京工业大学、苏州工业大学、中国建材总院共同合作,经过多次试验,于2006年研发出“利用工业废渣生产高性能混凝土新材料、利用铅锌尾矿生产低碱优质硅酸盐水泥”的新方法。“使用该成果以来,仅尧柏秀山水泥公司每年可减少使用黏土12万吨,相当于节约了100亩土地,每年可削减矿山尾矿18万吨,相当于同期全县尾矿新增量的30%,每年节约煤耗、电耗500多万元,增加2000多万元的利润。”尧柏秀山水泥公司总经理连杰介绍。
在利用尾矿生产水泥的同时,镇安新型建材公司、鑫安建材公司相继成功建成了利用尾矿生产建筑彩砖彩瓦、免烧砖项目,每年削减尾矿达10万至15万吨。目前,镇安县还成功利用金尾矿生产特种水泥、微晶玻璃、生态墙体砖等,通过一大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逐步实现了“吃干榨净零排放零污染”的循环发展目标。
去年,镇安县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到了1.071吨标煤;COD与二氧化硫排放分别较2005年减少了150吨和711吨。
在天坤木塑厂,笔者看到堆积如山的废旧塑料、木屑进入车间流水线,最后产出的是各类型号的木塑型材。车间员工告诉记者,整个木塑生产过程实现了“三废”零排放。“我们每年能消化6000吨废旧塑料和5800吨农作物秸秆,替代了1.5万立方米的木材,相当于节约350公顷的林木,废弃物成了抢手货。”天坤木塑厂经理冀小军颇多感慨。通过“三位一体”模式的实施,减少了水体污染,同时为农户提供了清洁能源。全县已推广“三位一体”户14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25%,建成无公害生态农产品基地28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