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刘剑锋) 清代有个洛南人张琛,在山东做官,曾为即墨知县。张琛喜欢舞文弄墨,但其诗才一般,作品数量少且多平淡,或许因为洛南与即墨之间这段遥远的距离让张琛描绘家乡的文字有了温度和灵性,这首《登书堂山》便将云蒙山如同云雾一样的悠远飘渺、神秘幽邃一一道出,多少个春秋寂然而过,那些丝丝缕缕的美丽传奇在诗中却依然清晰如画:
此山多隐者,处处烟岚横。
但觉书声度,更无人亦行。
苔眼白鹿伏,雪映绎桃生。
寻人碧云路,不知秦晋名。
书堂鹿鸣
站在洛南这个叫做尖角的地方,从洛河岸边北望,会看见一座连绵逶迤的青山直耸无尽的蓝天和蓝天上缥缥缈缈的白云;如果是夏天,那无边无际的满目翠色会如浩荡的流水涌动在你的眼前。它就是云蒙山。
近在眼前的云蒙山竟然在距洛南县城北15公里处的麻坪镇境内。在高度上,主峰海拔1745米的云蒙山显然无法与海拔2645米的洛河发源地草链岭相比,但是洛南人却喜欢把云蒙山称为洛南“群山之首”。这个称谓与“云蒙山”之名有关。云蒙山峰峦高耸入云,一年四季如丝如缕的云雾萦回缠绕,连绵不绝,山上小路隐现于密林云雾之间,仿佛穿行于瑶池仙境,真有“寻人碧云路,不知秦晋名”的遁入世外桃源、不知人间几春秋的境界,“云蒙山”自然得名。
云蒙山还有一个洛南人家喻户晓的名字:“书堂山”。
遮天蔽日的青枝绿叶,浓绿倾覆的苍松古柏,使云蒙山成为野生动物的家园、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精灵的栖息地,轻盈优雅的鹿就是其中的精灵之一。“书堂山”之名就与鹿有关。明代地方志《雍胜略》说,云蒙山上有两个洞,有一天一猎人追鹿来到一洞口,听到洞内仙乐袅袅,加有琅琅的读书声,猎人正欲继续追鹿,却见另一洞口桃花开得鲜艳无比,虽然此时正是雪花漫天,但那桃花芬芳流溢,烂漫天外,猎人很奇怪,遂忘记了猎鹿,在树上刀刻为记。然而等到他第二天再来寻找的时候,满山树木均有刀刻的痕迹,而传来琅琅书声的那个山洞已渺无形迹,血腥的杀戮因为朗朗的书声和灿烂的野桃花戛然而止,“书堂山”之名却翩然而至。
事实上,云蒙山上大片的野山桃林已成为云蒙山区别于洛南其它名山的一道特别的风景。每到初春季节,因为海拔较高,云蒙山上虽然云雾弥漫,雪花点点,银装素裹,而隐没于松柏乔木之间的一片片野山桃林却是花枝灿灿,馨香浮动,流光溢彩,于是“书堂雪花”便成为洛南的一大胜景。
美丽的鹿鸣于是继续在云蒙山上袅袅如歌,如丝如缕,像云蒙山脚下蜿蜒的洛河。在美丽的鹿鸣声中,神农雨师赤松子曾游于此;汉张良兴汉灭秦辅弼刘邦称帝建国,功成思退,隐居于此;明真人孙碧玉曾结庐于此山,等等,恰好应了张琛的诗句“此山多隐者,处处烟岚横”。
云蒙观华
在洛南或许还无法找到比云蒙山更丰腴、更富有传奇色彩的山。和洛南众多的山相比,云蒙山完全是斑斓的,是最丰美炫目、富有韵致的一座山。从洛南的地理来看,云蒙山的位置在洛南的中西部,属秦岭支脉,介于大秦岭与秦岭小山系蟒岭之间,或许这样的的位置恰好使云蒙山兼具了秦岭的浩莽冷峻、雄奇丰饶和蟒岭的秀丽纤巧、委婉温润。
云蒙山山体绵长,森林密布,有多条道路可以通往山顶,但是所有的通往山顶的路都在密密的草树灌木与苍松翠柏之间穿行,崎岖蜿蜒,坎坷飘忽。这甚至不能称作路的山道如同画家的画笔,会把这座山的丰美与神奇一点点地为你打开:忽而是一片广场般开阔宏大的绿色草坪,忽而是悬崖高耸、绝壁挺立的山岩;忽而是藤树丛生,荆棘处处,花草相间,绿肥红瘦;忽而是松林绵延,松枝遮天蔽日,林间松针相叠,地上松叶厚积,和软如棉……
在距云蒙山顶峰不远处的东南方向,有一山崖巍然笔立,陡峭险峻,站在山崖的青石上,看众山在脚下轻轻地逶迤成一片片如诗如画的绿色翠屏,高高低低,此起彼伏。山风掠过,悬崖绝壁上传出瑟瑟之声,不去看那奇绝惊险的山崖,也会生出一种濒临万丈深渊、令人胆寒心颤的惊悸。这个山崖,传说就是沉香得道的“舍身崖”。
沿舍身崖往西,穿过一片林子,便登上海拔1745米的云蒙山主峰。南眺山脚下的洛河,如丝丝缕缕曲曲折折的玉带,百折千回;环视四周,群山如聚,峰峦回转,天高地阔。如果天气晴好,北望秦岭,西岳华山群峰如莲花绽放,清晰可见,奇景诱人,“云蒙观华”的胜景便由此而来,而且也成为洛州著名的八景之一。
云蒙山也是少不了庙宇的,山上有圣母殿、祖师殿、玉帝殿、三清殿、关岳祠等庙宇建筑,殿依山建,院随殿设,掩映于松柏之中,与山形融为一体,古朴而幽静。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庙宇坍塌残破,现仅存圣母殿和祖师殿。但是,古庙山门外镌刻的一副对联,虽经无数风雨却依然给我们描画着云蒙山两大胜景的空阔秀美:
岳色遥临,秦岭难遮天外目,
书堂宛在,洞内犹现雪中花。
沉香的传说
和许多山水一样,那些千奇百状、栩栩如生的胜景总会被赋予许许多多凄凄婉婉缠绵悱恻的美丽传说的,云蒙山也不列外。与云蒙山有关的一个故事后来被改编成不同的剧种,传唱于大江南北,这就是《劈山救母》。古代一个叫做三圣母的女神仙思了凡心,与人间书生刘彦昌在华山脚下相爱并成婚生子沉香。因为触犯天律,二郎神把三圣母压在了华山之下。13年后,习武得道的沉香挥斧劈开华山,救出生母,遂一家团圆。这就是《劈山救母》的故事。
而沉香习武练就刀劈华山的功夫的地方,传说就在云蒙山。
在通往云蒙山的路途中,大多沟谷纵横,山崖陡立,但是云蒙山南部的半山腰,却豁然出现一片偌大的平平展展空空阔阔的草坪,草坪上甚至不长一棵树,也没有灌木丛,只有夏天里绿生生油光光的草,就像一个平坦开阔的练兵场,传说这就是沉香练武的地方。沉香就在这人迹罕至的山腰,听着松涛阵阵,鸟鸣啾啾,挥舞巨斧,跟霹雳大仙冬练三九,夏练酷暑,立志要救出自己的母亲。传说不仅止于此,李自成亦在此屯兵练武,休养生息。
在习武之余,沉香会把手中巨斧拿到山下去磨,磨得锋利异常。据说即便是现在,云蒙山人在无风无雨、万籁俱寂的夜晚,还能听到与起伏跌宕的松涛声相伴的磨斧的嚯嚯声。据传沉香磨斧的那个“磨刀石”就在云蒙山下的头岔河边——一块兀然挺立的巨大山石。当然,斧头磨得是否锋利,是否能够斩断坚石,得拿一块石头做试验——在磨斧石上面不远处,就有一块中间开裂、犹如被劈开的巨石,传说是沉香试斧的石头,被称作“试斧石”。
在云蒙山顶往西,穿过密不透风的树丛,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在一个山坳里,有一大片的野山桃林。每到春天雪花飞舞的时候,这里常常桃花灼灼,芬芳四溢。这是那个猎人看到的桃林吗?这片野山桃林的传说与沉香也有关。传说,沉香在跟随霹雳大仙习武的时候,经常在这片野桃林里歇息,甚或摘野桃子充饥,沉香也就在这里成了仙,因而这片野山桃园也就叫作了“仙桃园”。
沉香在云蒙山苦心修行,最终练就真功,斧劈华山,救出母亲,成就了一个凄婉而美丽的中国故事。
感受云蒙
云蒙山无疑是值得人们亲近的,值得人们来感受,来体验的。
2011年5月28日,由洛南县文广局、电视台、文化馆和麻坪镇政府、文化站联合举办的以弘扬地域文化、感受云蒙神奇、激发创作灵感、歌咏美丽山水、推介旅游资源、促进洛南发展为主题的“绿色五月·走进云蒙山”文学采风活动在这里举行。市、县30多位作家、艺术家和文朋诗友云集于云蒙山,徜徉于云蒙山如海的浓绿,一览云蒙山的灵秀神奇,感受云蒙山的古老幽邃,探寻云蒙山的奇险俊美,倾听云蒙山的美丽传奇,让大自然的壮美和魅力点燃灵感,激发歌咏家乡、热爱家乡的激情。在采风活动中,作家、艺术家们不仅为云蒙山的秀美神奇所折服,萌发了极大的创作激情,还对云蒙山旅游开发的前景寄予了极大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