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旅游动态

旅游产业园区化 提升金丝峡核心价值

旅游产业园区化 提升金丝峡核心价值

2011-06-16 09:57:19

  本网讯 (胡金鑫) 白墙灰瓦,四合小院,绿树掩映,庭院整洁。目前,金丝峡4个旅游新村219户农家乐档次得到全面提升,农家院里再展新貌。“金丝峡价值”作为新时期县域旅游发展模式的再创新,进一步丰富了区域旅游发展的实践,开创了陕西旅游的新局面。旅游业如何实现从封闭式的景区向开放型景区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景区(点)经济向园区经济转变?金丝峡景区采取“规划引领发展,市场筹措资金,项目带动建设,管理提升品位,文化彰显特色”的做法,通过8年多的实践探索,将景区变园区,使“老农”变“老板”,实现了景区和农民的协调发展、旅游产业的循环发展和旅游经济的升级转型,这些经验引领着陕西生态旅游的快速崛起。

  大手笔规划产业要素整合

  规划引领产业发展。通过规划调配各类资源、聚集旅游产业各个要素,合理循环利用,对接市场要求。金丝峡在制定提升规划编制中,一是组建规划团队,在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高规格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从国际视野选择规划设计团队和课题组成人员。以国内顶级的旅游规划班子为基础,嫁接国际知名教授,邀请当地旅游文化名人组成三结合的规划设计工作班子,为高质量、高标准、国际化大视野的制定规划奠定了基础;二是明确规划方向,紧紧围绕金丝峡景区发展,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在景区经济发展、旅游新村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旅游文化建设等方面融合发展;三是提升文化主题,通过充分调查研究,在金丝峡生态文化基础上,进行挖掘,把大秦文化中的商鞅文化进行整理、细分,并重新规划,形成“商鞅封地,养生曼谷”文化主题;四是社会的广泛参与,旅游业要成为农村经济的战略主导产业,必须担当起富民的责任。金丝峡将周边6个行政村、6700余位农民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旅游新村,为景区提供餐饮、住宿、购物等服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分户经营,集中教育、培训、管理,最终使农民成为景区的职工,明确指出了农民的发展方向。

  金丝峡提升规划以大景区创新发展,以大项目丰富内涵,以精品提升价值,以服务创造效益。规划从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元素新扩展到体、学、疗、悟等旅游“十大要素”,更多的增加展现景区险奇的服务设施和参与性互动性的旅游项目。

  在重大国际项目策划中,更加注重参与性项目的规划,例如石燕寨道教文化体验区、神秘谷原生态旅游、水晶观光天桥、山地小火车、户外运动探险基地、山地高尔夫练球场、铁人三项基础设施项目等,这些项目的规划把金丝峡客源市场定位在国际旅游目的地上,既丰富金丝峡旅游产品内涵,又实现了同国际旅游的无缝对接。这些项目的规划建设,能够建立起紧密协调型旅游产业链条,使金丝峡成为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际生态度假区,秦岭国际旅游目的地。

  大项目建设众多产业兼容

  旅游产业园区是各旅游要素的有机结合和循环利用,是一个现代化、高科技含量、能满足各类人群需要的综合性功能园区。金丝峡旅游产业园区着眼“高科技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发展”的思路,以建设旅游产业园区,实现旅游与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使旅游从景区(景点)经济向旅游产业园区经济迈进。

  游客接待中心是金丝峡旅游产业园区建设的一期重点工程。一座航母型的异形建筑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太吉湖边绿荫从中,这便是即将建成的建筑面积8999平方米的金丝峡旅游接待中心。大型停车场面积达到4.4万平方米,停车泊位3500多个。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游客接待中心分为旅游接待、建设成就展示、旅游购物、休息茶座、数字化景区展示等综合功能。LED大屏、商务查询、导游服务、宾馆酒店预订、乘车管理等各种服务一应俱全。在这里游客能感受到温馨如家的设施和宾至如归的服务。昔日的河滩地上,机械轰鸣、车水马龙、热火朝天大干的局面,向人展示着金丝峡人的国际视野和战天斗地的昂扬斗志。这里正在修筑丹江两边的护坡和护堤,用翻闸坝把丹江水拦截蓄积形成了1.5公里长,220万平方米的水面,两岸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实现建筑和治理工程景观化,人、水和建筑和谐互融。

  丹江漂流扩建工程,2010年7月正式动工扩建,从此丹江画廊的优美风景与金丝峡实现了有效衔接。亲水戏水是游客的心理需求。由于规模小、设施不完善、功能不配套等原因,对漂流码头、漂流河道、节点等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增加了沙滩浴、沙滩排球、餐饮、购物、洗浴、茶座、演艺等休闲服务性项目。该项目的宾馆酒店按照三星级标准,建成后,将大大改善漂流的接待服务质量,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栗园寨旅游新村,是由原杨家庄45户农民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施工,景区投入资金,政府加大扶持,建成的旅游新村。以旅游服务为内容的专业化村庄,按照功能配套、设施完善、农民自主、服务旅游的要求,加大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力度,成为南门的中心接待站,这些设施的建成和条件的改善,使200多位农民结束了世代耕种当农民的历史,走上了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从事第三产业的美好生活道路。同样在金丝峡18公里的生态观光长廊中还要集中修建6个旅游新村,集中安置当地农民1200多户6000余人,并从事旅游服务工作,得到就业和增加收入。

  为了迎接2011年地质公园的开园揭碑工作,按照三年创建成国家地质公园的目标和要求,编制建设方案,普查地质资源,启动地质广场、地质博物馆的设计、建设工作,在干部职工中开展地质地貌遗迹保护知识的培训,新建地质科考探险步道1500多米,改造提升景点20多处,开展地质遗迹保护20多处,新建节点及提供服务设施6处。地质广场工程,位于金丝峡镇太子河和丹江交汇处,是金丝峡旅游休闲、观赏性工程,建成后集休闲、娱乐、购物、健身为一体,使景区的接待服务能力大大提升,金丝峡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加丰富,科普科考价值更加显现。

  做足水文章,保护水生态,彰显水魅力是提升金丝峡生态旅游的突破点。景区利用多级瀑布和峡谷溪流修建拦河坝、蓄水池及人工湖10多处,让游客更多的戏水、亲水,构建人和水和谐的旅游环境,奋力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提高增强了景区的市场竞争力,有力促进招商引资工作。产业园区内已经落地并开工建设的项目达到10多家,正在洽谈招商项目20多个,开始项目前期工作的有5个。主题酒店、会议会展中心、购物超市、养生休闲会所、水晶天桥、铁人三项等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和产业链条的延伸,使旅游各要素全面覆盖,形成产业链接、功能齐全、科技聚集、运转高效的旅游产业集中区。

  大品牌打造,提升核心价值

  品牌是生命力,品牌是竞争力。生态旅游景区应该不断的打造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管理品牌和市场品牌,形成景区的核心品牌竞争力。

  体制的变革和管理的创新,是形成品牌效应的内应力。金丝峡景区围绕“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目标,大胆探索能力破解景区管理机制和体制方面的瓶颈制约,积极探索旅游产业一体化,景区与农民统筹发展,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资源保护与利用、人文建设景观化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实验,把景区内的6个行政村,6073人口农民划归景区,组建旅游合作社,成立专业管理公司,打造“金丝人家”旅游新村品牌,使景区同村民形成利益共同体。

  公开竞争上岗,目标责任管理,是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的原动力,是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前提条件。通过科学设置岗位,明确职能职责,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激励先进,奖优罚劣,后位淘汰的竞争机制,每年一次公开竞聘上岗,吸纳优秀人才,淘汰和辞退职工5名,每一位员工都获得过一次奖励。每年在旅游淡季加强职工业务知识学习,从根本提高综合素质和管理服务水平。营造我为游客,我为人人的人性化服务环境。目前,景区已累计提升优秀骨干人员20多位,成为全县旅游发展的主力军。

  主题活动形成景区核心吸引力。景区举办主题活动是提升景区文化内涵,提高市场关注度,增强旅游产品吸引力的有效手段,金丝峡景区结合自身实际,将生态保护、文化挖掘、运动赛事、风光摄影等一系列赛事活动,有效展示金丝峡生态旅游景区低碳、时尚、文化、养生多种功能。2011年4月,金丝峡成功举办了中国秦岭兰花节,把韩国、日本、港澳台的兰界精英和国兰大师们从四面八方云集金丝峡,使国兰这一生态文化精髓与金丝峡旅游有效结合,成了“深谷幽兰”的旅游文化品牌。

  不让一位游客受委屈,这是金丝峡向国内外游客做出的庄严服务承诺。口口相传,形成市场拓展的核辐射效应。为方便游客,金丝峡在城区主干道和通往景区的交通要道设置了充足的景区指示标牌,各周边景区、宾馆饭店、车站等公共场所增设了相应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和旅游信息标牌,在周边省会城市西安、郑州、南京等设立了旅游广告牌,电视台增加了景区天气预报等栏目,黄金周期间发布出行参考和信息预报,各涉外星级宾馆饭店摆放金丝峡旅游资料,悬挂旅游交通图和风景宣传画,旅游服务实现了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

  来自西安的高凡峰夫妇,60多岁了,他们这是第五次来金丝峡,金丝峡当初开发至今,有时间就会带着家人和朋友来这里,一住就是一个星期,看着金丝峡一步步发展壮大,特别是景点和基础设施都在不断更新完善,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周边群众办起了农家乐,有了钱,买了车,有的还在县城买了房,生活比蜜甜。而且这里的神仙凉粉、土鸡蛋、腊肉、野菜等诸多天然食料让人回味无穷。希望金丝峡今后会越来越好。湖北的一位叫张小惠的游客告诉我,她最喜爱金丝峡的原生态森林和空气,远离城市的喧嚣,能彻底的放松自己,回归自然。良好的口碑和不断提高的各类服务,是金丝峡知名度不断攀升的助推器。

  金丝峡一路走来,不仅赢得了各方赞誉,而且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奇迹。2003年,荣获国家级森林公园至今,先后荣获国家级AAAA级景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中国王牌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和生态中国贡献奖等30多项殊荣。8年来,金丝峡共接待游客32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过亿元,旅游综合收入9亿多元,每年有1万多人在这里就业,走上富裕道路,享受着旅游的发展,带来的社会主义物质、精神、社会、生态、政治都一步步走向文明……

  一块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激动人心的数据,记载着金丝峡成长轨迹;一处处热火朝天,日新月异的工程建设场面,描绘出金丝峡旅游产业园区的美好明天。

  • 相关阅读
  • 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旅游月底启动

      据新华社消息(记者 沈汝发 胡苏 李寒芳)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12日举行的第三届海峡论坛上宣布,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第一批试点城市为北京市、上海市及福建省厦门市,将于6月28日正式启动。同时,双方同意开放福...

    时间:06-13
  • 丹凤旅游项目投资增长八成多

      本网讯 (屈会峰) 丹凤县把旅游产业开发作为全年要打好的“三大硬仗”之一,强化措施推进项目建设,目前年初确定实施的8个旅游开发项目已开工建设7个,累计完成投资3900万元,同比增长86%,投资额度和...

    时间:06-13
  • 端午假期商南金丝峡迎来旅游接待高峰

      本网讯 (汪治) 今年端午小长假,商南县金丝峡景区迎来了2011年旅游接待高峰,三天时间共接待游客2.11万人,门票收入126.62万元,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假日旅游安全、质量、秩序、效益四统一的目标。  为了迎...

    时间:06-07
  • 丹凤万湾:党员带出的乡村旅游示范村

      丹凤县万湾村凭借便捷的区位和特色产业优势,在大批党员和致富能人的带动下,一个集现代农业、生态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形成,成为全省首批命名的“陕西乡村旅游示范村”。  正...

    时间:06-04
  • 商洛市长QQ聊出万人红色游梦想 村民望旅游开发

      提起北宽坪,或许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地方,但在上世纪40年代的战争时期,这里曾建起一个影响颇广的共产党县级政权,共和国前主席李先念当年曾在此驰骋疆场。如今,商洛大山深处的百姓与市长QQ聊天、自发印制传单,...

    时间:05-30
  • 我国启动旅游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

      我国启动旅游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  据新华社合肥5月25日电(记者王立武)记者从黄山召开的旅游信息化建设推进会议上了解到,我国近期将启动中国旅游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项目,为旅游行业信息资源开发以及产品服务创...

    时间:05-26
  • 大秦岭航空旅游国庆前首飞

    5月24日,西安国家航空产业基地通航机场管理有限公司与丹凤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丹凤通用航空产业园,9月底大秦岭航空旅游将实现首飞。...

    时间:05-25
  • 洛南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基地

      本网讯 (程刚) 在第十五届西洽会上,洛南县政府与深圳国恒实业公司签订了投资总额达20亿元的华山南区旅游开发一期工程项目合同,这是洛南县发展旅游事业的又一重要成果。  洛南县依托“华山夏都”...

    时间:05-23
  • 陕西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会在商南召开

      本网讯(黄朝华 汪治)4月19日上午,陕西省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现场会在商洛市商南县召开。  据了解,去年,陕西省七个试点县共接待游客1695.05万人次,占全省接待量的11.8%,创建工作呈现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

    时间:05-21
  • 关中民俗博物院旅游会在我市召开

      本网讯(实习记者 梁亚岚 刘洁絮)5月20日上午,关中民俗博物馆旅游推介会在金叶大酒店举行,我市多家旅行社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介绍了关中民俗博物馆的概况、特色以及博物馆的规划情况。  关中民俗博物馆坐落...

    时间:05-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