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乘班车通过隧道、高架桥钻山跨河到了秦岭南坡的丹凤县城,然后乘车再翻山越岭,才到了地图上的黄家老屋。它是武关河畔庾岭镇黄坪村的一个小地名。
来之前,就听说这个地方还保留有黄姓江西人的老屋。到了黄坪村,在热心老人黄治全的带领下,记者很快就见到了石台阶上筑的半截砖墙的瓦顶老屋。老屋坐北朝南,依山傍水,外表像过去单位的集体宿舍,一大长排,有三四十米长,隔一节开一个门,不过房子很高,可见二层窗户,各大门都有石门墩,显然为居家之处。虽然墙皮脱落,依然透露出当年的气派。进了大门,里面有天井,都是两进院。
为何此家要以“双井第”为宅号,并自称“山谷子孙”?原来“山谷”系我国著名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号。
76岁的黄治太说,他们就是黄庭坚的后人,他们家族堂号为“双井”。记者在黄家堂屋中堂位置见红纸上写有“双井祖堂”4字。
记者查看黄家光绪十三年,即公元1887年重修的家谱,上载:宋熙宁山谷公发祥于双井。通过江西地方政府网站得知,黄庭坚为赣西北修水县人。现今修水县杭口镇有双井村,村中有黄庭坚的墓。根据家谱和黄姓家族几位老人介绍,他们的先祖后来到了赣北九江市瑞昌县,又迁到赣南的兴国县,再经湖北大冶,于乾隆年间,先祖黄世怀来到了黄坪村。
“传说,我祖先黄庭坚当官审官司,可以让打官司的双方当庭同时说理。他就有那么大本事。”69岁的黄治全非常钦佩自己的祖先。黄治全带记者到西边3公里处看了先祖黄世怀母亲的墓碑。他说,黄世怀跟着母亲是逃荒来到黄坪,生一儿黄光先,黄光先有二女8子,由于未婚无后等原因,后只分为5房。黄治全和黄治太都是二房的后人。
黄家人为什么没有把先祖埋在黄家屋场的附近,而埋在相距这么远的龙骨崖,似乎与南方人将故者埋在住地周围的习俗不相一致。黄治全告诉记者,他们先人到黄坪后,最先就住在龙骨崖,以后才搬下来。如今黄坪行政村约有1600人,其中黄姓有400多人,主要集中在黄家屋场周围的黄坪自然村。
当年黄家是逃荒来到这里,为什么能盖起那么豪华的房屋?“我们黄家过去是东乡第一家大财东,即洛南县以东最富的大户。”黄治太说。在黄坪村里有一个黄家挖出财宝的传说:李自成在商洛练兵时,将一批财宝埋在黄家屋场后门上,后来李自成兵败,没有顾上挖走这些财宝。黄家到第四代人时,黄家的李太婆在黄家屋场后门上菜园子锄草。她见有几簇韭菜长得瘦黄,心想是不是下面有石块影响的,就用小扒锄向下挖,果然有石头,她就撬,结果撬起一块石板,石板下有一个铁吊罐,里面装满闪闪发光的财宝。她急忙跑回家给老伴说。老伴跑去一看,兴奋地说:“老太婆,你有福呀,咱有这么多财宝,就成大财主了。”就这样,黄家成了东乡第一家大财主。因为有了钱,黄家就盖起了豪宅。
“腊月初八,黄家传统上不仅家家做腊八粥,而且因为这天是释迦牟尼诞生成道日,娶媳妇是老日子,不需要查皇历。”黄治全说。
在丹凤,因为多为移民后裔,有大年三十晚上吃团圆饭的,有三十中午吃团圆饭的,只有黄家最奇特,上午9点前就要吃毕团圆饭。黄治太老人解释,黄庭坚在朝廷做官,大年三十这天还要料理公务,所以家人只好把年饭提前到大年三十早上。黄家就这样形成了在三十早上吃团圆饭的习惯。后来历代老人都是对下代要求:年饭一定要早,不准吃迟,祖先要去上朝。
黄家人有许多语言和江西相同不奇怪,如把多少说成几多,厨房叫灶哈,蒲篮叫腔子。让人难以置信的是黄家三房后裔、64岁的黄朝文一句话:“我们把父亲叫父,把母亲叫姨。”
黄家在婚事上,也有许多或独特或有趣的讲究。接亲时娘家不仅不堵门,而且要设宴待客,人家嫁女也要摆牌子,但男方要准备好开笼礼,要给厨师红包。入了洞房,新郎新娘要喝子茶,意为早得子。一人一碗,一碗两个鸡蛋。新郎新娘接过碗后,要互换碗,然后再吃。新娘头上的盖头,一般都是让新郎去揭。但在黄家有个说法,如果新郎揭了盖头,预示这一辈子女的听男的,如果女的调皮、狡猾,还未等男的揭,自己揭了盖头,预示这一辈子女的当家做主。
黄家三房后裔、64岁的黄朝文说,一般在丹凤的南方移民腊月二十三接祖,我们黄家传统二十九日才接祖,而且初三就送走了。因为祖先在朝廷忙,没有空。“接祖先时,家族人一起把大桌子抬到院大门外,对外烧香,叩头,叫先人回来过年,然后把桌子抬回来,相当把祖先接回来,桌子上摆供品,再烧香叩头。”黄治太说。从腊月二十九日开始挂祖宗像,挂到初三。祖宗像是两幅,一文一武,文官是叔,武官是侄。文官就是黄庭坚。“是黄坪村第一代先祖黄世怀把先祖像背到丹凤的。可惜“文革”中将祖宗像烧了。”黄治全说。他们像江西人一样不过十月一,把七月半叫鬼节,在七月半给先人烧纸,送钱、送衣服。(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