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旅游动态

寨湾

寨湾

2014-07-14 08:38:22

  商洛日报(金功文)寨湾是山阳县漫川关镇一个小地名,地处福银高速路“宝石梁隧道”南出口,因后山有“万人寨”“姨娘寨”而得名。很休闲的一处风景。
  这里最驰名的是“砧子石藏经洞”和“超古塔”。出隧道东望,垭口下半山腰有个大方巨石,由无数小石支撑,色黑,方形,好像砧子。石壁上有眼小方洞,被一棵绿树遮掩,若隐若现,奇特曼妙。《山阳县志点释》记载:有巨石高数十仞,酷似打铁砧子,故名砧子石,清康熙六年(1667),蜀僧超古卓锡天竺山,至此山麓砧子石,招工起栈凿洞,石洞长一丈六,宽一丈,高六尺,藏经书460部。于洞下创建佛殿,筑山门、库厨,方丈,超古圆寂后,僧徒殓其遗体坐缸葬于佛殿前广场,并在其上修筑五级小塔,后来人称“超古塔”。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因盗贼偶潜于此,知县王荣棨诚恐经卷丢失,派人将全部经书移存县衙,后遭兵燹,损失殆尽。听当地人说,曾经有人沿着栈道孔上去看了,洞有两间屋大小,顶部画着好看的图案,底面还有一眼水井,空落的藏经柜和印版被人掀了下来,不知花落谁家了。当地人不叫“藏经洞”,叫“晒经洞”,想想也是,经卷放在半天空中的石洞里,清风吹拂,斜阳晒暖,石头也有了禅意。
  砧子石背面有一根酒盅粗的爬山虎藤子从荒草丛中蛇行高处,突然蔓延一大片绿叶,青翠碧绿的网在石头脑壳上,若帽似巾,别有一番风味。
  巨石下有小庙,古时是佛堂,典雅精美,形神兼备,被毁坏一空,不留痕迹。有四块石碑也被村民抬回家做了洗衣石,雕刻的文字让时间和脏水洗得一枚不剩。而今是祖师庙,由住庙老人自己动手,用石头垒砌、泥浆黏缝,粗糙的建了一个简易院舍,搭建的土台上供奉着孙思邈。我问原因,耳背的老人给我“大木大概”(老人原话,简明扼要的意思。说细讲得一些时间)的讲了以下故事:古时,离这不远的两岔口(地名,属法官镇管辖)上边,卷筒子(地名)下面的“紫金寺”,住着800名铁头僧,每天早晨敲三声钟,铁头僧被放出来自己找地方练三个时辰功夫。有个铁头僧沿“九里杠”(地名,在法官镇)、姚家湾(法官镇所在地)空中,飞到了“万人寨”上空,低头看见10000个和尚在教练场上哼哼哈哈的练功,铁头僧不服气,落下来用铁头功把这些和尚打得仰的仰,爬的爬,缺胳膊少腿,死去活来。事情闹大了,铁头僧也急了。这时候,一位白胡子仙人飞过空中看见,降到地面,随手扯了几把青草,叫铁头僧拿到对门儿“朝阳洞”(那里有罕见的道教墓群)熬汤,受伤的和尚喝了都好了。当人们再来找这位白胡子神仙时,无影无踪了。人们猜想这个神仙应该是孙思邈,就在砧子石下修建一座祖师庙。这个传说邪乎,不可靠。
  庙堂前面坎下的草坪里有座六边形、五层矮小砖塔,袖珍精致,超古圆寂后葬在塔下,叫“超古塔”。由于年代久远,缺少保护,几处青砖脱落,沧桑凄凉。
  又说砧子石这块巨石是杨八姐一箭射落到靳家河里,蛮王背到山腰,用脚踢了几个石头支稳,飞奔去撵杨八姐了。砧子石南边斜下方有个小点的石头是杨八姐背上来的,看蛮王力大无穷,发觉自己无法超越蛮王,就搁在山腰拔腿逃跑,跑到前店子回头一箭,射掉了追赶在身后的蛮王头颅,“蛮王冢”就在前店子田里。广泛流传的《杨八姐智斗蛮王》的故事,就发生在寨湾。
  乱石丛中有根蜡烛形状的石柱,我看也有意思。
  砧子石北边有个竹园,苍绿碧翠,竹影摇曳,清净深幽,园中有奇形怪状的大石笋,石旁修竹围绕,古老小路上下穿梭,诗情画趣,是一处难得的小景色。不远处有眼“豹子洞”,窝在几块巨石夹缝深处。走过绿草萋萋的小路,像壁虎一样爬上洞口,冷风簌簌,清凉爽透。洞里有竹床、棉被,三伏天,人们上到这里避暑歇息。洞很深,漆黑,打把手电可下到河边人家屋底下。洞内有粗大的檩子、柱子等木料。一位80多岁的老人说,先前这地方叫“百家村”,人家很多,有街道,后来山顶垮塌,大石头掉下来,把一个村子埋在里面,人烟从此稀少了。老人的话我信,不过要地质专家科学论证,史学家考证方可当真。这里的石头很怪,都是砂石凝固紧密、秀作一团的庞然大物,难道这地方经过了冰川纪?

  • 相关阅读
  • 研讨闯王文化 打造精品景区

      商洛日报讯 (谢 凯 石宏伟 王 鹏)7月5日,商南县在闯王寨景区举办闯王文化研讨会。陕西省文学院院长王维亚主持会议,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蒋惠莉,省作协副主席、《小说评论》主编李国平,著名评论家...

    时间:07-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