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金功文)塔元沟,是山阳县法官镇黄家店村的一个村民小组。两排逶迤的高山,由南向北,夹出一条扭扭捏捏的沟,深长8里。西山坡阴,茶树青翠,一株株,一行行,如古诗竖排,版面精美。东山暖阳,杂树成荫,荒山坡地,幅幅如画。红砖小楼,秀在水泥路旁。白墙瓦屋,一户一院,散落自然,隐约在绿树丛中,古朴典雅。
人家不多,百余户,二三百人。
山,清秀。土色温和,佳木秀美,茶园绵延。听当地居民说,阴坡一面山都是茶,一绺上到沟垴,足有3000多亩。茶树杂木,锦绣在一个画面上,矮小茶树像书法出来的诗词,疏密俊朗,流畅自然。杂树处处,或镶边,或点缀,犹似装裱,妙趣横生。
有小小茶厂两个,一家茶厂正出茶,有缘遇见第一天第一道杀青的新茶,福气不浅。倒在篷布上的绿茶,色泽鲜嫩,清香盈盈,丝丝缕缕缭绕我的肺腑,顿感浑身香酥。我问工人:出茶多少?回答:200余斤。我说:卖我几斤?技术员抢答:这是粗加工,不卖。没买到“处女茶”,甚感遗憾。
沟,灵气。溪水潺潺,鸟语花香,屋舍俨然。田园参差,方圆长短,顺势成图。一畦葱蒜,一坨绿菜,一地油菜花,一块黄姜嫩苗儿,映入眼帘都是画。绿树掩映的人家,门前果树蓬花,无雨风吹。苹果树花白嫩点红,风姿绰约。梨花带风,袅娜翩跹。有红衣姑娘站在门前公路上羞涩无语,面若桃花爱煞人。浅浅沟壑,出了两位文人,没出官员,也就少了俗气,少了阿谀奉承,少了车辆的嘈杂,多了世外桃源的清净安宁。
“塔元沟”无塔,不由奇怪。路遇一位古稀老者,探求谜底,老人好客,兴致盎然,为我讲解“塔元”来历——
塔元沟,古时叫“兴元沟”,传说周朝时,黄家店(山阳县法官镇一行政村所在地,塔元沟是其一个村民组)出了皇娘,为了镇定风水,在沟口7座小山头上兴建了7个塔,每个塔里藏着一对金童玉女。地势起伏,塔型相同,大小如一,随势赋形,高低错落。塔高大约20多米,和眼前的树高差不多。底座六边形,有8尺高,然后拱出一个帽沿,像农村用的“酒瘪子”(呵呵,我见过那个黑不溜秋的盛酒器皿),塔柱子是圆形的,下粗上细,中间缓慢鼓起,红砖实心,人无法攀爬上去。我记事时,还有5个塔,非常美观,可惜在文革前全部被人毁掉,要是搁到现在,那就成了珍贵的文物、独特的景观,塔元沟也成一处旅游景点了。
文物无法再生,历史不会再现,无塔的塔元风光无限。
现在的塔元沟口,是一排排高大的高速路桥柱子,像一支步行军,铿锵有序的奔向另一条沟里。古代的塔,曾经竖起一个美丽的神话。当今的桥柱,有力的撑托着一种发展速度。它们都是塔元沟的门牌,塔元沟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