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王丹辉)又到深秋时节,去年这个时候去郭家寨郊游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让我回味无穷。
郭家寨位于商州城东郊,离东龙山和静泉山约四五里路。坐11路公交车从比亚迪大道经过,大老远就能看见那人字顶的寨门。我们去的那天是周末,同游的有向阳、郭鸿、丹锳、巧玲、亚红、盼盼和帼帼。丹锳和巧玲是亚红的同事,她仨关系要好,时间久了,我和向阳、郭鸿也就成了朋友。此前在一起聚过,但相邀出游还是第一次。
到郭家寨时临近中午,和煦的阳光淡淡地照着,宁静的乡村包裹在高大的树木丛中。向阳的老家就在村里,他热情地给我们作介绍。帮巧玲看的停好车,转身见一位大妈提着篮子朝我们走来。丹锳迎上去问:“妈,你干啥去啦?”大妈慈祥地看着大家说:“向阳打电话说你们来游啊,我到地里挑些青菜,晌午给你们做酸菜面。”说着,就过来招呼我们去家里坐。向阳对母亲说:“中午你和我爸不做饭了,咱在农家乐吃。”伯母笑着说:“农家乐的饭再好,也没有咱自己做的香。你们几个去,我和你爸就不去了。吃过饭,让他几个到屋里来坐!”见伯母执意不去,我们也不再勉强。
因为是周日,来郭家寨的人不少。村口有两家农家乐,路边那家院子宽敞,有秋千、摇凳、蹦蹦床,盼盼和帼帼自然喜欢。老板安排我们到院子北边的亭子就座,那里不仅雅致,还能照到太阳。正欲点菜,忽然传来一阵响亮的笑声。回头见院子里站着几只憨态可掬的鹅,孩子们稀奇地逗鹅取乐。那些鹅才开始不怕生,只是后来围观的孩子越来越多,叽叽喳喳叫的比鹅声还高,有的竟忍不住伸手与鹅套近乎。鹅心生窘迫,就想找个安静的地方躲避。孩子们紧追不舍,鹅一时显得慌张,急促的叫声里也多了几分胆怯。老板忙过去解围,轻拍鹅翅,以示安慰,转身提醒孩子们不要动手,不然鹅就会生气,不和大家玩了。
中午的饭菜很丰盛,色香味俱佳,价也不贵。我们都不爱喝酒,就以吃为主。苗条的豆芽和碧绿的野菜一看就是纯天然食品,红薯丸子和酒糟肉甜而不腻,凉粉和土豆片劲道爽口,干煸豆角火候正好。最有特色的是老碗鱼,配菜丰富,肉味鲜嫩,刺大好挑,很是趁口。其他的像红烧茄子、鱼香肉丝和水煮豆腐都很有特色,红豆米饭也做得挺地道。老板看向阳的面子,多次过来招呼,并让厨房送了一份西红柿鸡蛋汤。郭鸿建议“光盘”,大伙一致赞成。三位女士都说吃得太饱,彼此争着结账,到底还是让丹锳抢了先。
饭后去向阳家老屋,相距不到百米,几步路就到了。跨进楼门,眼前豁然一亮,感觉像是到了植物园,凸凹有致的花坛里摆放着近百盆花,品种繁多,个头大的就栽在地上,东南角几块一米来高的奇石和周围盛开的金菊相映成趣。郭大伯精神矍铄,七十四五的年纪,看起来像才过花甲的样子。他兴致勃勃地给我们介绍他的杰作,伯母笑着说:“你伯喜欢务花,对花比对孙子还亲呢!”走进堂屋,吸引人的,除了墙上的梅兰竹菊条幅,就要数窗户前那七八个栩栩如生的根雕了。听向阳讲,父母教了一辈子书,退休后不爱在城里住,两个人在老家过的有滋有味,身体又都硬朗,村里人都说他俩性格好、会生活。
在向阳家给眼睛过足了生日,丹锳建议上坡夹柿子,于是拿了竹篮和夹竿,相约出门。从落满了枯叶的村间小路蜿蜒向北,俯身经过高速公路桥洞,曲曲折折走到向阳家的几棵老柿树前,看着满树像小灯笼一样的红果子,心里早忍不住诱惑。夹柿子对我们几个大人来说都不陌生,对盼盼和帼帼来说,就觉得稀奇的不得了。因为只有一个竹竿,只好轮流体验夹柿子的乐趣,又红又软的蛋柿,吃在嘴里,甜在心里,让我感觉像是又回到了童年。
不知不觉中,太阳已藏身熊耳山下。吃饱了,也耍够了,郭大妈打电话让回去吃饺子,哪里还吃得动嘛!一路说笑着下山,再次欣赏满院花木的秀姿,临走时,大伯让一人带两盆花,我和郭鸿不忍夺其所爱,婉言推辞。郭大妈让我们把夹的柿子全部带上,又给三家各装了一塑料袋萝卜青菜,一直送到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