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旅游动态

探访石人

探访石人

2015-07-20 09:14:02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稍作休整后,我们登上U型豁口左侧的山头,细细观赏石人和周边美景,选取不同角度、摆各种姿势进行拍照。从远处看,石人有着完整的头部和身躯,其头部是一块大石头,平放于躯干之上,头颈部轮廓十分清晰,腰部有一大块绿色的苔藓,好像洁白的躯体穿着绿裹肚。仔细看,石人的腰部以下还附着了一个“小石人”,头部和身躯也很明晰。大、小石人紧紧结合为一体,老家的人都说,这是石人在紧紧抱着它的孩子,也有人说是“石人背娃”。
  我还在这边的山头上探究古老的铁匠树和崩塌的山体,本来没有打算到石人那边去,老表已攀爬到了对面的石人身边。在他的召唤之下,我也连爬带滚向石人走去。跨越一条潮湿的沟渠,匍匐穿过密不透风的树林,攀上几道半人多高的悬崖,一个高大粗壮的巨型石柱出现在眼前,与刚才在对面山上看到的完全不一样。在对面山上从正面看,石人那么洁白、秀美和精致,像刚刚出浴的美女,无比惊艳。而此时只能看到石人的背面,竟变成了高大、粗犷的硬汉形象,给人一种顶天立地的强烈震撼。正面与背面,远观与近看,形状完全不同,感受也截然相反。
  我到达石人身边时,老表已攀爬到石人的腰身附近,很快,姨夫、妹夫和外甥也来到石人身边,除姨夫坐在地上观赏外,我们几个人轮换爬到石人身体中部的小平台上拍照。我惊讶地发现,石人原来由无比坚硬的白火石构成,难怪它通体都非常洁白而亮丽。而且,石人全身布满了细密的裂纹和鱼鳞般的白色小石块,我想这恐怕是经过亿万年日晒雨淋、电光石火形成的,石人的头上还长着一棵小树。
  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石人身体的一部分,观察它的下半部分,一侧融入了山体之中,另一侧裸露在外面,只能大致看到它深深插入了沟底。我想到下面去看清楚,但姨夫和老表说,石人下面无法到达,还从来没有人下去过,加之树林过于稠密阻挡了视线,无法看清它的全貌,多少让人有些遗憾。
  还有两件让人称奇的事情:其一,在石人上方不远处,有一潭泉水常年不干,被称为“大圣爷水”,据说遇到大旱之年,来此祈雨非常灵验。母亲前几天给我说,外爷在世时说过,当年不知谁把石匠得罪了,凿出的石龛里高外低,祈雨时神像放不平,有时就会掉到下面的水潭中。我三外婆和舅妈说,她们过去上山挖药时,口渴极了,就来这里喝“天然矿泉水”,顿时神清气爽。两位老人今年都80多岁了,身体依然硬朗,还经常上山采摘野菜和中草药。其二,石人所在的区域祖祖辈辈称为“正道”,我家30多年前盖房用的大梁就是在正道砍伐的,因为树太大,好几个人运不下山,父亲无奈锯掉了大头,有两米多长,许多年后提到此事,母亲还抱怨说太可惜了。
  姨夫和老表说,他们过去经常在石人附近挖药材、种洋芋、割竹子,但从没有与石人近距离接触过。多年前,一位住在甲板沟的壮汉爬到石人的头上,却怎么也下不来了,差点没被吓死。石人凌空高耸,下面就是断崖深渊,确实非常危险。
  返程途中,路边见到一棵形状奇特的桑树,树上结满了密密麻麻的桑葚,由于气候凉爽,才只有小米粒般大小。大家坐在地上歇息,我像猴子一样攀上树梢玩耍。不一会儿,姨夫催促快点走,说呆时间长了就会感冒的。
  我们下山后,表姐做的是手擀臊子面,冬莲姨还漏了苞谷面凉鱼,都是大家爱吃的美味。上山看的是美景,下山吃的是美食,虽然回来后我和妻子腿疼了三四天,但也值了。
  回到城里已有20多天了,我还一直为看到石人感到激动,甚至夜不能寐。在整个甲板沟,绝无出产白色火石的环境和土壤,所有巨大的岩石和零散的石块都是黑褐色的,甚至在更大的范围内,也从来没有人发现一块颜色及质地相似的石头。洁净的白色石人与周边山体的岩石形成了巨大反差,这从我拍摄的大量照片上看得非常清楚。由此,我深感好奇且疑惑不解,为什么唯独巨大的石人是这种纯白颜色、这种坚硬的质地,这难道不是一种奇观吗?

  • 相关阅读
  • 牛背梁 暑期老师学生可免费游

      本报讯 (记者 马泽平 通讯员 朱恢军)暑假来临,为给莘莘学子和辛勤园丁提供一个优美的休闲度假避暑胜地,陕西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决定7月16日起至9月1日,暑假期间全国各地所有全日制在校师生凭教师证、学生证等有...

    时间:07-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