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原价25万元左右购买的新车刚一年,在不同的二手车商报价评估的价格差价竟达5万元。车主林先生的遭遇普遍存在于当前二手车行业。除了一些二手车中介商认为车主不懂行、虚报评估价之外,向购买者提供的二手车鉴定报告作假也是部分非正规二手车中介出现的主要问题。以上问题,除了行业内商家存在良莠不齐外,也因缺乏科学而统一的评估鉴定标准。据悉,首个二手车评估“国标”《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范》)已经通过商务部审批,有望在今年5月出台。业内普遍认为,规范出台后,消费者在出手或购买二手车时,将多一层保障。问题虚报评估价鉴定报告作假
因二手车鉴定专业性较强,而评估和鉴定方面可以弄虚作假的环节、花样实在太多,所以,在二手车交易过程中,虚报评估价、鉴定报告作假现象时有发生。
曾经从事过二手车评估行业的肖先生向记者介绍,二手车中介为做成生意,多数会给出其认为合理的评估价格。只是,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评估人员的眼力也有区别,这才是造成评估价格区别较大的主要原因。而遭遇虚报评估价格的车主,多是经验不足的首次交易者。这些车主介绍座驾情况很“实诚”,中介会抓住其中的问题放大,借机压价。
另外,据行业人士介绍,车主通过第三方评估如网上评估平台等,其确定的评估价格往往又难以在实际交易中成交。原因是二手车鉴定评估存在标准空白,车辆评估价与成交价容易脱节。最终结果是,买车的消费者不放心,卖车的车主也不放心,都担心自己吃亏。
此外,鉴定环节玩猫腻的花样太多了,主要问题包括事故车、改车龄、翻新车。几乎很少有销售人员会坦白承认自己所销售的车辆曾经遭遇过事故,经历过维修、保养,单从外观基本看不出车辆存在什么问题。同时,一些事故车在维修后仍存在的问题隐患,并非马上能够显现。车主即使经过短暂的售前试驾,但受试驾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仍不容易发现问题。
改车龄方面,最常见的是改变车辆的行驶里程。一些4S店的售后人员曾向记者提及,他们见过从中介手中购买的二手车,里程表上显示的公里数和相关车辆此前在4S店保养记录中记载的公里数不一致,“有车主把车拿来修理时公里数不到5万公里,但4S店维修记录上显示该车半年前维修时就已达到了5万公里。
”技术人员透露,只要破解行车电脑的密码,就能够篡改其中电子数据。
变化评估趋向统一规范
目前,在西安二手车市场上,除了各4S店的品牌二手车推出了各自的二手车认证标准外,一些大型专业市场、大型二手车连锁也在车辆评估方面制定了各自的专业标准。不过,由于这些专业检测评估标准均是由企业各自制定,业界仍然缺乏公认的统一标准。
根据《规范》,二手车鉴定主要通过专业的检测设备和工具,在统一的评估流程里由第三方鉴定机构或者二手车经营企业进行鉴定,然后将结果告知消费者。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日前在其实名认证微博上表示,制定二手车鉴定评估标准的意义就在于让信息透明化,让车辆性能测评数量化,同时兼有全国统一描述口径与尺度的作用。
记者采访西安的二手车商了解到,虽然“规范”期待通过统一的评估流程和第三方鉴定机构来解决二手车交易中存在的猫腻行为,但是恐怕并不容易,大诚行二手车负责人告诉记者,第三方鉴定机构虽然公正,但是最终交易却仍然要在市场上来完成,而市场对价格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第三方的评估报告并不能够对最终的成交价起到决定作用。《规范》或加强行业集中度
据悉,该《规范》一旦出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将指定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或二手车经营企业进行二手车鉴定评估,这些机构或企业将具备二手车的鉴定评估权。对此,二手车行内人士反应不一。一些小型二手车中介普遍认为,如果相关规范具有强制性,必将增加其交易成本,赚钱更难了;对于消费者而言,车行很容易将增加的鉴定成本加到消费者头上。所以,或许鉴定结果更让消费者放心,但不一定会降低消费者的支出。规模较大的二手车中介观点也不一致,大家最为关心的是将来拥有二手车鉴定评估权的机构或企业如何选定,如果自身能够拥有鉴定评估权,自然大大有利于自身发展,但反之,自己则容易遭到削弱。